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第18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第2章 国外治理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政策与启示 | 第21-25页 |
·国外治理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政策 | 第21-22页 |
·韩国治理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政策 | 第21-22页 |
·印度治理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政策 | 第22页 |
·国外治理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政策对四川省农村地区的启示 | 第22-25页 |
·政治方面 | 第23页 |
·经济方面 | 第23页 |
·立法方面 | 第23-24页 |
·教育方面 | 第24-25页 |
第3章 四川省农村地区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现状与问题 | 第25-40页 |
·四川省农村地区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现状说明 | 第25-30页 |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存在反弹可能 | 第25-26页 |
·符合二胎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夫妇数量庞大 | 第26-27页 |
·省内照顾生育类区较多 | 第27-30页 |
·四川省农村地区已经执行的治理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政策 | 第30-31页 |
·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 第31页 |
·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 第31页 |
·开通计生服务专线 | 第31页 |
·四川省农村地区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问题分析 | 第31-40页 |
·失衡的社会根源 | 第31-33页 |
·失衡的公共管理政策和运行机制问题 | 第33-40页 |
第4章 四川省农村地区治理第二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政策建议 | 第40-55页 |
·制定决策,确保实现宏观指导和微观实施的统一 | 第40-42页 |
·深入了解农村环境,铲除失衡的社会根源 | 第40-41页 |
·变革生育政策,实现因时制宜 | 第41-42页 |
·监测孕情,杜绝医生违规与孕妇违法的统一 | 第42-47页 |
·严格筛查育龄妇女信息,建立各部门共享数据库 | 第42-43页 |
·监测孕情,强化流程控制 | 第43-46页 |
·监测产后信息,保护出生女婴的权益 | 第46-47页 |
·严格执法,注重外部综合治理和内部自主考核的统一 | 第47-50页 |
·建立专项计生执法队伍,强化执法的有效性 | 第47-48页 |
·协调各方,实现主要部门与其他部门外部综合治理 | 第48页 |
·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实现所有部门公务员内部自主考核 | 第48-50页 |
·增加投入,力保奖扶制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 第50-55页 |
·确保财政奖扶资金来源,建立四级负担体系 | 第50-51页 |
·提高奖励扶助标准,扩大扶助范围,与时俱进地变革政策 | 第51-53页 |
·区别对象,分类管理,实现等级奖励制度 | 第53-54页 |
·设立奖励扶助政策终止时间,禁止无限期使用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