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名词界定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1 已有的相关研究与成果 | 第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3 本文体例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家班的历史轨迹简述 | 第13-17页 |
第一节 明之前的家乐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明清家班的生存状况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红楼梦》中的家班及清康乾时家班的状况 | 第17-34页 |
第一节 家班的建立原因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家伶的情况 | 第19-24页 |
(一) 家伶的来源及训练 | 第19-20页 |
(二) 家伶的生存状况 | 第20-24页 |
第三节 家班的表演 | 第24-30页 |
(一) 演出场所 | 第24-26页 |
(二) 演出剧种及剧目 | 第26-30页 |
第四节 家班的观众 | 第30-34页 |
(一) 观众构成 | 第30-31页 |
(二) 观众点戏与封赏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家班的衰落及影响 | 第34-41页 |
第一节 家班衰落的原因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家班对戏曲发展的影响 | 第36-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