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麦冬资源品质与不育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前言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湖北麦冬的资源品质研究 | 第16-43页 |
| 1. 中药麦冬的本草考证 | 第17-20页 |
| ·名称考证 | 第18-19页 |
| ·品种及产地考证 | 第19-20页 |
| 2 湖北麦冬的药用资源调查 | 第20-22页 |
| ·药用品种现状 | 第20-21页 |
| ·生态环境 | 第21-22页 |
| 3. 湖北麦冬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 第22-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 ·讨论 | 第27-28页 |
| 4. RAPD分子标记鉴定研究 | 第28-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 ·讨论 | 第39-43页 |
| 第二章 湖北麦冬传粉生物学和交配系统的研究 | 第43-5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 ·实验材料及实验地点 | 第43-44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44页 |
| ·方法 | 第44-4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5页 |
| ·花部形态特征 | 第46-51页 |
| ·花期 | 第51-52页 |
| ·花粉活力与畸形率 | 第52页 |
| ·柱头可授性的检测 | 第52页 |
| ·花粉数与胚珠比 | 第52-53页 |
| ·传粉媒介及访花昆虫 | 第53-55页 |
| 3. 讨论 | 第55-57页 |
| ·繁育系统的探讨 | 第55页 |
| ·柱头可授性及传粉媒介 | 第55页 |
| ·不育的传粉生物学原因 | 第55-57页 |
| 第三章 湖北麦冬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 第57-6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60页 |
| ·材料 | 第57-58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58页 |
| ·方法 | 第58-6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 ·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基数 | 第60-61页 |
| ·核型特征 | 第61-62页 |
| 3. 讨论 | 第62-67页 |
| ·分类地位的探讨 | 第62-63页 |
| ·湖北麦冬的起源 | 第63-64页 |
| ·染色体核型与不育的关系 | 第64页 |
| ·实验方法的选择 | 第64-66页 |
|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第66-67页 |
| 第四章 湖北麦冬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发育 | 第67-8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71页 |
| ·材料 | 第67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67-68页 |
| ·方法 | 第68-71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71-76页 |
| ·小孢子母细胞的发生及发育 | 第71-72页 |
| ·花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 | 第72-75页 |
| ·花粉(雄配子体)的发育 | 第75-76页 |
| 3. 讨论 | 第76-83页 |
| ·关于减数分裂过程 | 第76-77页 |
| ·花粉发育及成熟花粉的类型 | 第77-79页 |
| ·花粉发育的同步性 | 第79-80页 |
| ·绒毡层细胞发育与花粉败育 | 第80-81页 |
|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湖北麦冬花药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83-9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9页 |
| ·材料 | 第83-84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84-86页 |
| ·方法 | 第86-8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9-92页 |
| ·激素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89页 |
| ·低温预处理对诱导花药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89-90页 |
| ·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90页 |
| ·花药培养所得再生植株的细胞学分析 | 第90-91页 |
| ·组培苗的移栽 | 第91页 |
| ·芽培养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91页 |
| ·种子培养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91-92页 |
| 3. 讨论 | 第92-94页 |
| ·小孢子时期对花药培养的影响 | 第92页 |
| ·影响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因素 | 第92-93页 |
| ·植物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93页 |
| ·体胚的讨论 | 第93-94页 |
| 结论与创新性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 综述 | 第102-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附录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