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1 《潇湘录》的作者与成书 | 第10-14页 |
·《潇湘录》的作者考证 | 第10-11页 |
·《潇湘录》的成书年代与存佚情况 | 第11-14页 |
·成书年代 | 第11页 |
·存佚情况 | 第11-14页 |
2 《潇湘录》的“潇湘”文化背景审视 | 第14-20页 |
·“潇湘”的地理区位 | 第14-15页 |
·“潇湘”的文化传统与意象内涵 | 第15-20页 |
·历史故事传说引出的香草美人传统 | 第15-17页 |
·贬谪之地的悲凉与坚强 | 第17-20页 |
3 《潇湘录》人物异化方式及故事题材类型分析 | 第20-34页 |
·人物角色异化方式 | 第20-27页 |
·神鬼类 | 第21-23页 |
·精怪类 | 第23-24页 |
·动兽类 | 第24-26页 |
·其他类 | 第26-27页 |
·故事题材类型 | 第27-34页 |
4 《潇湘录》体现的唐代小说发展印记与时代特征 | 第34-38页 |
·唐代小说发展印记 | 第34-36页 |
·作意好奇的创作心理 | 第34-35页 |
·唐人小说发展进入晚期的见证 | 第35-36页 |
·《潇湘录》体现的时代特征:唐代晚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 | 第36-38页 |
·对安居乐业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 第36页 |
·对明君贤臣与政清人和的渴望 | 第36页 |
·对知恩图报等高尚道德品行的褒扬 | 第36-38页 |
5 《潇湘录》高超的叙事艺术与讽刺手法 | 第38-44页 |
·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与创作手法的匠心独具 | 第38-39页 |
·形式多样的的讽刺手法 | 第39-41页 |
·开门见山式 | 第39-40页 |
·寓言式 | 第40页 |
·隐喻暗讽式 | 第40-41页 |
·雅俗共赏的语言 | 第41-44页 |
·明白晓畅的叙述性话语 | 第41-42页 |
·诗歌的运用与诗意性氛围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