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橡胶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原位生成—共沉法天然橡胶/(炭黑—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填充型橡胶复合材料第11-14页
     ·粉末橡胶第11-13页
     ·天然橡胶和天然胶乳第13-14页
     ·填充型天然橡胶第14页
   ·填料粒子对橡胶的补强作用第14-28页
     ·橡胶补强剂的结构特性和补强理论第14-15页
     ·炭黑补强第15-24页
     ·白炭黑补强第24-28页
   ·共沉法橡胶/填料复合体系第28-31页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8-29页
     ·橡胶/CB/SiO_2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9-31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意义及创新之处第31-3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3-40页
   ·原料与试剂第33页
   ·实验仪器第33-34页
     ·制备仪器第33-34页
     ·加工与测试仪器第34页
   ·实验步骤第34-35页
     ·炭黑/硅溶胶混合悬浮液的制备第34页
     ·原位生成-共沉法C(NR/CB-nSiO_2)的制备第34-35页
     ·C(NR/CB-nSiO_2)硫化胶的制备第35页
     ·干炼法NR/CB/SiO_2硫化胶的制备第35页
   ·分析与测试第35-40页
     ·NR胶乳固含量第35页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测定第35-36页
     ·硫化胶试样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6页
     ·硫化胶试样撕裂性能的测定第36页
     ·硫化胶邵尔A型硬度的测定第36页
     ·硫化胶回弹性的测定第36页
     ·硫化胶压缩疲劳生热的测定第36页
     ·硫化胶Akron磨耗的测定第36-37页
     ·硫化胶耐屈挠龟裂(Ⅱ级)的测定第37页
     ·硫化胶热空气老化实验第37页
     ·结合胶含量的测定第37页
     ·硫化胶交联程度的测定第37-38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8页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38页
     ·热机械动态力学分析(DMA)第38页
     ·热重分析(TG)第38页
     ·橡胶加工分析(RPA)第38-39页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39-40页
第三章 原位生成-共沉法C(NR/CB-n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第40-78页
   ·制备方法和技术路线第40-41页
   ·制备条件对C(NR/CB-nSiO_2)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第41-62页
     ·炭黑浓度的影响第42-43页
     ·硅溶胶种类和浓度的影响第43-45页
     ·表面处理剂种类和用量的影响第45-48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8-49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9-50页
     ·絮凝剂种类的影响第50-51页
     ·Si69 用量的影响第51-52页
     ·硫化配方的影响第52-53页
     ·硫黄用量的影响第53-54页
     ·CB/SiO_2并用比的影响第54-58页
     ·湿炼法C(NR/CB-nSiO_2 )与干炼法NR/CB/SiO_2的对比第58-62页
   ·C(NR/CB-nSiO_2)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分析第62-78页
     ·C(NR/CB-nSiO_2)共沉胶的结合胶含量分析第62-63页
     ·C(NR/CB-nSiO_2)硫化胶的交联程度分析第63-64页
     ·C(NR/CB-nSiO_2)共沉胶及其硫化胶的FTIR分析第64-66页
     ·C(NR/CB-nSiO_2)的DSC分析第66-67页
     ·C(NR/CB-nSiO_2)的动态性能分析第67-70页
     ·C(NR/CB-nSiO2)的TG分析第70-72页
     ·C(NR/CB-nSiO_2)的SEM分析第72-78页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附件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含硼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与膨胀型阻燃协同阻燃聚丙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苯并噁嗪树脂的无卤阻燃ABS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