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兴起的背景及其理论定位 | 第18-25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兴起的背景 | 第18-20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 | 第18-19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兴起的理论背景 | 第19-20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 | 第20-25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形态 | 第20-22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 第22-25页 |
第三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发展阶段 | 第25-31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萌芽阶段 | 第25-26页 |
·萌芽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 | 第25页 |
·萌芽阶段的主要理论成果 | 第25-26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 第26-28页 |
·理论初步形成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 | 第27页 |
·理论初步形成阶段的主要理论成果 | 第27-28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发展阶段 | 第28-31页 |
·多元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 | 第28-29页 |
·多元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成果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及其局限性 | 第31-35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 | 第31-34页 |
·生态危机爆发的原因 | 第31-32页 |
·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 第32-33页 |
·生态危机解决的途径 | 第33-34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第35-43页 |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35-38页 |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35-37页 |
·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 第38-43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确立了正确的理论引导 | 第39-40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 | 第40-41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