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大学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的学术背景 | 第17页 |
·我国大学校园建设中存在问题及研究的必要性 | 第17-22页 |
·当前我国大学校园建设中存在问题 | 第17-20页 |
·当前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及研究的必然性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大学校园的历史沿革及校园环境景观的总体认识 | 第22-44页 |
·大学校园的历史沿革 | 第22-32页 |
·外国大学校园发展历史沿革 | 第22-25页 |
·中国大学校园发展历史沿革 | 第25-32页 |
·对“大学校园”概念的认识 | 第32-34页 |
·大学校园涵义 | 第32-33页 |
·校园文化概述 | 第33-34页 |
·大学校园环境概念的界定 | 第34页 |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决定要素 | 第34-39页 |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 | 第34-35页 |
·大学校园景观的决定要素 | 第35-39页 |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系统构架、功能划分及其景观特点 | 第39-44页 |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系统构架 | 第39-40页 |
·大学校园的功能划分与景观特点 | 第40-44页 |
第三章 高校主体人群的心理行为特点,空间需求及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 第44-52页 |
·高校学生行为特点及空间需求 | 第44-47页 |
·行为与环境 | 第44页 |
·生理因素 | 第44页 |
·心理因素 | 第44页 |
·学生的行为特点 | 第44-45页 |
·高校人群的空间需求 | 第45-47页 |
·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 第47-52页 |
·空间的营造 | 第47页 |
·生态地域化 | 第47-48页 |
·功能性原则 | 第48页 |
·形式美原则 | 第48-49页 |
·开放化大众化 | 第49-50页 |
·人文化 | 第50页 |
·可持续发展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大学校园景空间设计探讨 | 第52-66页 |
·校园空间类型 | 第53-56页 |
·礼仪空间 | 第53-54页 |
·教学空间 | 第54-55页 |
·交通空间 | 第55页 |
·集会空间 | 第55页 |
·运动空间 | 第55-56页 |
·休闲空间 | 第56页 |
·交往空间 | 第56页 |
·校园空间形式组合 | 第56-61页 |
·对称式组合 | 第57页 |
·轴线对称法组合 | 第57-58页 |
·曲线旋转法组合 | 第58页 |
·聚合向心式组合 | 第58-59页 |
·棋盘式组合 | 第59页 |
·院落式组合 | 第59-60页 |
·重复母题与微差变化 | 第60-61页 |
·空间形态设计 | 第61-66页 |
·校园环境空间的相关要素 | 第61-62页 |
·空间设计手法 | 第62-66页 |
第五章 高校校园各景观要素与设计方法 | 第66-110页 |
·校园选址研究 | 第66-68页 |
·校园边界 | 第68-69页 |
·硬质边界 | 第68页 |
·软质边界 | 第68-69页 |
·校园大门 | 第69-70页 |
·校园入口迭合区 | 第70-71页 |
·校园前区 | 第71页 |
·校园入口毗邻区 | 第71页 |
·迭合界面 | 第71页 |
·道路空间 | 第71-76页 |
·校园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72-73页 |
·步行道路 | 第73-75页 |
·车行道路 | 第75-76页 |
·广场 | 第76-79页 |
·校园广场的类型及其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 第77页 |
·校园广场的形状 | 第77-78页 |
·校园广场的尺度与围合度 | 第78页 |
·校园广场的文化性和地域性 | 第78-79页 |
·绿化 | 第79-88页 |
·校园绿化的作用 | 第79-80页 |
·绿化的空间构成 | 第80-82页 |
·绿化的其他功效 | 第82页 |
·校园绿化的设计要点 | 第82-86页 |
·校园绿化设计原则 | 第86-87页 |
·校园绿地景点设计 | 第87-88页 |
·水体 | 第88-92页 |
·水体的类型 | 第89页 |
·人的亲水活动 | 第89-90页 |
·设计要点 | 第90-92页 |
·雕塑 | 第92-96页 |
·选题 | 第93页 |
·形式 | 第93-96页 |
·座椅 | 第96-98页 |
·地面铺装 | 第98-99页 |
·照明 | 第99-102页 |
·照明灯具的类型 | 第100-101页 |
·设计原则 | 第101-102页 |
·校园景观小品 | 第102-103页 |
·遗址或纪念地 | 第103-105页 |
·灰空间 | 第105-106页 |
·底层架空 | 第105页 |
·连廊、架空廊 | 第105-106页 |
·屋顶平台 | 第106页 |
·围墙 | 第106-107页 |
·其他环境设施 | 第107-110页 |
第六章 昆明著名高校景观营造特点的实例分析 | 第110-139页 |
·云南大学 | 第110-116页 |
·云南大学简介 | 第110-111页 |
·云南大学校园规划特点 | 第111-112页 |
·云南大学景观营造特点 | 第112-115页 |
·云南大学杨浦校区景观营造特点 | 第115-116页 |
·云南师范大学 | 第116-121页 |
·云南师范大学简介 | 第116页 |
·云南师范大学校园规划特点 | 第116-117页 |
·云南师范大学景观营造特点 | 第117-120页 |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景观营造特点 | 第120-121页 |
·云南财经大学 | 第121-124页 |
·云南财经大学简介 | 第121-122页 |
·云南财经大学校园规划特点 | 第122-123页 |
·云南财经大学景观营造特点 | 第123-124页 |
·昆明理工大学 | 第124-128页 |
·昆明理工大学简介 | 第124-125页 |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规划特点 | 第125-126页 |
·昆明理工大学景观营造特点 | 第126-128页 |
·西南林业大学 | 第128-131页 |
·西南林业大学简介 | 第128-130页 |
·西南林业大学校园规划特点 | 第130页 |
·西南林业大学景观营造特点--高密绿化的森林校园 | 第130-131页 |
·云南民族大学 | 第131-134页 |
·云南民族大学简介 | 第131-132页 |
·云南民族大学校园规划特点 | 第132-133页 |
·云南民族大学景观营造特点--民族融合的多元化景观 | 第133-134页 |
·昆明医学院 | 第134-135页 |
·昆明医学院简介 | 第134页 |
·昆明医学院校园规划特点 | 第134-135页 |
·昆明医学院景观营造特点--外整内乱无序的忧思 | 第135页 |
·云南农业大学 | 第135-139页 |
·云南农业大学简介 | 第135-136页 |
·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营造特点 | 第136-137页 |
·云南农业大学景观营造特点--个性隐没的灰色调 | 第137-139页 |
第七章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营造的前景与展望 | 第139-144页 |
·高校校园规划的特点与变化 | 第139-142页 |
·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新趋势 | 第142-144页 |
结语 | 第144-146页 |
致谢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