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部门自然地理学论文--地貌学(地形学)论文--构造地貌学论文

山地高梯度效应及其应用初步研究--以纵向岭谷区白马雪山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国内外山地研究进展及其选题第10-1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2-14页
   ·论文选题及意义第14-19页
     ·山地研究的必要性第14-15页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本选题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第16-19页
2. 山地高梯度效应内涵的阐释第19-30页
   ·山地高梯度效应的涵义第20页
   ·山地高梯度效应的内涵阐释第20-30页
     ·能量的高梯度效应第20-22页
     ·降水的高梯度效应第22-23页
     ·山地水热组合的高梯度效应第23-24页
     ·山地气候地貌的高梯度效应第24-25页
     ·山地植被-土壤等自然带谱发育的高梯度效应第25页
     ·人文垂直带的高梯度效应第25-30页
3. 山地高梯度效应的典型案例研究—以纵向岭谷区白马雪山为例第30-58页
   ·白马雪山概况第31-34页
   ·高梯度效应主要要素研究第34-52页
     ·能量第35-42页
     ·降水第42-45页
     ·水热组合第45-46页
     ·气候地貌第46-47页
     ·植被-土壤自然带谱第47-48页
     ·人文垂直带第48-52页
   ·高梯度综合效应带研究第52-58页
     ·干热半干旱河谷农耕带第54-55页
     ·干温稀疏灌丛-旱作带第55页
     ·温凉林牧带第55-56页
     ·寒温农牧带第56-58页
4. 山地高梯度效应的应用研究第58-67页
   ·山地高梯度效应的效用第58-59页
     ·积极效用第58-59页
     ·消极效用第59页
   ·山地高梯度效应研究效用的几个主要方面第59-64页
     ·社会经济发展第59-61页
     ·区域生态安全第61-62页
     ·环境建设第62-64页
   ·山地高梯度效应与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第64-67页
     ·山地区开发利用的原则第64页
     ·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64-65页
     ·山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第65-67页
5. 主要结论和问题讨论第67-70页
   ·主要结论第67-69页
   ·问题讨论第69-7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遥感影像地形校正初步研究
下一篇:射电类星体的近红外辐射和宽线区辐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