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6-80页 |
第一章 观测仪器 | 第18-40页 |
·康普顿伽玛射线空间天文台(CGRO) | 第18-27页 |
·Burst And Transient Source Experiment(BATSE) | 第19-25页 |
·The Energetic Gamma-Ray Experiment Telescope | 第25-26页 |
·The Imaging Compton Telescope | 第26-27页 |
·BoppeSAX卫星 | 第27-30页 |
·Wide Field Camera | 第28页 |
·NFI(Narrow Field Instruments) | 第28-30页 |
·HETE-2卫星 | 第30-31页 |
·Swift卫星 | 第31-34页 |
·BAT | 第32-33页 |
·XRT | 第33-34页 |
·UVOT | 第34页 |
·伽玛射线暴大面积空间望远镜(GLAST)卫星 | 第34-40页 |
·GLAST Large Area Telescope(LAT) | 第37页 |
·GLAST Burst Monitor(GBM) | 第37-40页 |
第二章 伽玛暴及其余辉的观测特征 | 第40-54页 |
·BATSE之前的观测特征 | 第40-41页 |
·BATSE时期的观测特征 | 第41-44页 |
·余辉时期的观测特征 | 第44-50页 |
·X-射线余辉 | 第45-46页 |
·光学余辉 | 第46-48页 |
·射电余辉 | 第48-49页 |
·X射线闪和富X射线伽玛暴 | 第49-50页 |
·Swift时期的观测特征 | 第50-54页 |
·Swift时代的短暴余辉 | 第50页 |
·伽玛暴的重新分类:Ⅰ型和Ⅱ型 | 第50-52页 |
·一个规范的X射线余辉光变曲线 | 第52-54页 |
第三章 伽玛暴及其余辉的理论模型 | 第54-74页 |
·伽玛暴和余辉的辐射模型 | 第54-62页 |
·火球+内外激波模型-标准模型 | 第54-57页 |
·后标准效应 | 第57-61页 |
·激波的加速和辐射机制 | 第61-62页 |
·伽玛暴和余辉的辐射机制 | 第62-69页 |
·同步辐射 | 第62-67页 |
·逆康普顿辐射 | 第67-69页 |
·能源模型 | 第69-74页 |
·观测事实对伽玛暴能源机制的限制 | 第69-70页 |
·几种可能的能源模型 | 第70-74页 |
第四章 与伽玛暴有关的两个重要问题 | 第74-80页 |
·伽玛暴和超新星成协 | 第74-75页 |
·伽玛暴和宇宙学 | 第75-80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工作 | 第80-138页 |
第五章 伽玛暴FRED脉冲光变曲线的研究 | 第82-92页 |
·描述FRED脉冲的四个式子 | 第82-84页 |
·描述FRED脉冲的Qin模型 | 第84-92页 |
·多普勒效应下的能流密度公式和光子记数率公式 | 第84-92页 |
第六章 火球和均匀喷流模型中的伽玛射线暴脉冲宽度比率和能量的幂律关系的检验 | 第92-106页 |
·前人研究结果简介 | 第92-93页 |
·Qin模型理论预言的多普勒效应下的伽玛暴脉冲宽度和能量的幂律关系 | 第93-95页 |
·火球和均匀喷流模型中的伽玛射线暴脉冲宽度比率和能量的幂律关系的检验 | 第95-106页 |
·样本描述与光变曲线拟合 | 第96-97页 |
·结果 | 第97-102页 |
·结论和讨论 | 第102-106页 |
第七章 伽玛暴相对谱延迟和相对脉冲宽度的关系 | 第106-114页 |
·样本选择和分析方法 | 第107页 |
·分析结果 | 第107-111页 |
·谱延迟与上升和下降宽度 | 第107-110页 |
·相对谱延迟和相对上升下降宽度 | 第110-11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1-114页 |
第八章 伽玛暴单脉冲谱演化研究 | 第114-138页 |
·引言 | 第114-116页 |
·样本选取和能谱分析 | 第116-119页 |
·Kaneko样本的选取 | 第116-117页 |
·谱的分析 | 第117-118页 |
·我们样本的选取 | 第118-119页 |
·分析方法 | 第119-122页 |
·分析结果 | 第122-127页 |
·整个样本E_(peak)演化分析结果 | 第122-125页 |
·两类不同脉冲的E_(peak)演化分析结果 | 第125-12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27-138页 |
第三部分 问题与展望 | 第138-144页 |
第九章 问题与展望 | 第140-144页 |
·主要问题 | 第140-141页 |
·展望 | 第141-144页 |
·伽玛暴学科和GLAST | 第141-143页 |
·其它将来的观测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7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78-180页 |
致谢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