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一、刑事诉讼构造的基本理论范畴 | 第10-21页 |
(一) 刑事诉讼构造的涵义 | 第10-12页 |
(二) 刑事诉讼构造的类型 | 第12-15页 |
(三) 刑事诉讼构造的要素 | 第15-17页 |
(四) 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构造 | 第17-21页 |
二、国外刑事诉讼构造中控辩关系的内容 | 第21-33页 |
(一) 国外刑事诉讼程序规制控辩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21-24页 |
(二) 国外刑事诉讼程序规制控辩关系的主要制度 | 第24-31页 |
(三) 当代有代表性国家刑事诉讼控辩关系的发展趋势 | 第31-33页 |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关系的特点及缺陷 | 第33-43页 |
(一) 控辩失衡: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关系的特点 | 第33-34页 |
(二) 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关系特点及缺陷的表现 | 第34-43页 |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关系的内容重构 | 第43-54页 |
(一) 控辩平等: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关系重构的定位 | 第43-44页 |
(二) 从主体上实现控辩平等 | 第44-47页 |
(三) 从力量上实现控辩平等 | 第47-51页 |
(四) 从信息上实现控辩平等 | 第51-54页 |
附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重构的观念维新 | 第54-60页 |
(一) 从重权力、轻权利转向权力与权利并重 | 第54-55页 |
(二) 从重打击、轻保护转向打击与保护并重 | 第55-57页 |
(三) 重实体、轻程序转向实体与程序并重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