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折香茶菜及意大利苍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内折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2-46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2-20页 |
·资源分布与植物形态 | 第12-13页 |
·生药学鉴别 | 第13页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17页 |
·药理作用研究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内折香茶菜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研究 | 第20-30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挥发油的提取 | 第21页 |
·GC-MS分析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内折香茶菜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30-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样品来源及鉴定 | 第31页 |
·提取分离 | 第31-33页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及波谱数据 | 第33-37页 |
·小结 | 第37页 |
第四节 内折香茶菜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 第37-46页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方法 | 第38-39页 |
·抑菌试验 | 第39-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第二章 意大利苍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46-56页 |
1 前言 | 第46-48页 |
·意大利苍耳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 第46-47页 |
·对生态经济的影响 | 第47页 |
·防控措施 | 第47页 |
·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研究 | 第47-48页 |
·应用研究 | 第48页 |
2 试验部分 | 第48-50页 |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48-49页 |
·样品来源及鉴定 | 第49页 |
·提取分离 | 第49-50页 |
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波谱数据 | 第50-55页 |
4 结论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