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11-12页 |
一、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历程 | 第12-26页 |
(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制定及其内容 | 第12-15页 |
1.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不利影响 | 第12-13页 |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制定过程 | 第13-14页 |
3.《公约》的内容和特点 | 第14-15页 |
(二)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 第15-16页 |
(三) 历届缔约方会议取得的成果 | 第16-20页 |
1.《京都议定书》的出台 | 第16-17页 |
2.《京都议定书》的生效 | 第17-19页 |
3.《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的发展 | 第19-20页 |
(四) 各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现状 | 第20-26页 |
1.澳大利亚 | 第20-21页 |
2.美国 | 第21页 |
3.加拿大 | 第21页 |
4.日本 | 第21-22页 |
5.法国 | 第22-23页 |
6.巴西 | 第23页 |
7.墨西哥 | 第23-24页 |
8.印度 | 第24-25页 |
9.南非 | 第25-26页 |
二、清洁发展机制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26-33页 |
(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6-29页 |
1.代际公平 | 第27页 |
2.代内公平(也被称为代内平等) | 第27-28页 |
3.可持续利用 | 第28页 |
4.环境与发展一体化 | 第28-29页 |
(二) 共有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第29-31页 |
(三) 国际合作原则 | 第31-33页 |
三、清洁发展机制的运行规则 | 第33-47页 |
(一) 项目的主要当事方及其职责 | 第33-37页 |
1.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COP/CMP) | 第33-34页 |
2.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 | 第34-36页 |
3.指定经营实体(DOE) | 第36-37页 |
4.发展中国家政府机构 | 第37页 |
(二)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流程 | 第37-47页 |
1.项目开发与设计 | 第37-38页 |
2.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国内审批程序 | 第38-39页 |
3.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国际审批程序 | 第39-43页 |
4.几种特殊的CDM项目 | 第43-47页 |
四、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