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30页 |
·红曲霉及其生理特性 | 第9-14页 |
·红曲霉的分类 | 第9页 |
·红曲霉生物学特征 | 第9-10页 |
·红曲与红曲霉的应用 | 第10-11页 |
·红曲中的生理活性物质 | 第11-14页 |
·桔霉素的特点 | 第14-19页 |
·桔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其结构 | 第14-15页 |
·桔霉素的毒性 | 第15-16页 |
·桔霉素的抑菌性 | 第16页 |
·桔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6-17页 |
·红曲中桔霉素的控制 | 第17-18页 |
·桔霉素的检测研究 | 第18-19页 |
·光照对真菌的影响 | 第19-22页 |
·蓝光对真菌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20页 |
·蓝光对木霉生长发育的调节 | 第20-21页 |
·蓝光对布拉氏须霉孢囊梗生长的影响 | 第21页 |
·蓝光对互生链格孢子属霉菌的影响 | 第21页 |
·蓝光对须霉热激蛋白HSP100基因的激活作用 | 第21-22页 |
·蓝光对黑曲霉菌的影响 | 第22页 |
·真菌中的过氧化氢酶 | 第22-23页 |
·过氧化氢酶简介 | 第22-23页 |
·黑曲霉中的过氧化氢酶 | 第23页 |
·温度对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23页 |
·温度对青霉菌的影响 | 第23页 |
·温度对黄曲霉的影响 | 第23页 |
·光照培养对红曲霉的影响 | 第23-25页 |
·光照对色素的影响 | 第24页 |
·光照对合成桔霉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光照对化学物质的作用 | 第25-28页 |
·光吸收和光降解量子效率 | 第25页 |
·光降解的引发机理 | 第25-27页 |
·光催化剂的应用 | 第27-28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8-29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0-32页 |
·菌种 | 第30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30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0-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红曲霉培养方法 | 第32页 |
·基本发酵工艺 | 第32-33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57页 |
·溶解氧对桔霉素产量的影响 | 第35-39页 |
·27℃培养条件下溶解氧对桔霉素产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37℃培养条件下溶解氧对桔霉素产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温度对桔霉素产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温度对静态培养红曲霉15-1产桔霉素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温度对动态培养红曲霉15-1产桔霉素的影响 | 第40-41页 |
·光照对红曲霉15-1产桔霉素的影响 | 第41-48页 |
·蓝光对27℃培养M.15-1产桔霉素的影响 | 第41-43页 |
·蓝光对37℃培养M.15-1产桔霉素的影响 | 第43-45页 |
·菌体长膜后蓝光照射对桔霉素的影响 | 第45-46页 |
·白光对红曲霉15-1的影响 | 第46-48页 |
·蓝光对红曲霉15-1形态的影响研究 | 第48-50页 |
·蓝光对液态平板培养的M.15-1的影响 | 第48-49页 |
·蓝光对固体平板培养的M.15-1的影响 | 第49-50页 |
·蓝光对桔霉素合成机理的探讨 | 第50-52页 |
·蓝光照射对红曲霉15-1孢子菌悬液中桔霉素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对红曲霉15-1孢子的荧光显微照相 | 第51-52页 |
·蓝光对红曲霉15-1产孢情况的影响 | 第52页 |
·红曲霉15-1中桔霉素的降解机理研究 | 第52-57页 |
·过氧化氢酶对桔霉素降解的影响 | 第52-54页 |
·蓝光对桔霉素标品的降解作用 | 第54-55页 |
·蓝光对红曲发酵制品中桔霉素的降解作用 | 第55-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5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