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工作流建模方法 | 第17-19页 |
·工作流模型的验证技术 | 第19-20页 |
·业务过程重构技术 | 第20-22页 |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技术 | 第22-24页 |
·工作流引擎的构造技术 | 第24-25页 |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25-26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章节安排 | 第26-2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7-29页 |
第2章 面向业务过程重构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和ESA 体系结构 | 第29-43页 |
·ESA 软件系统的可重构性分析 | 第29-30页 |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及参考模型 | 第30-32页 |
·ESA 软件系统的面向对象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基于业务对象的工作流建模方法ICEWf | 第34-38页 |
·ICEWf 的工作流模型定义 | 第34-37页 |
·ICEWf 和WfMC 提出的过程定义方法相比较 | 第37-38页 |
·基于软构件和工作流技术的ESA 体系结构 | 第38-42页 |
·体系结构的提出 | 第38-41页 |
·与WfMC 的参考体系结构等相比较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工作流模型变化的最小性识别 | 第43-61页 |
·工作流模型变化的最小性问题分析 | 第43-45页 |
·问题描述及相关定义 | 第45-47页 |
·工作流模型变化的最小性识别方法 | 第47-55页 |
·行为规则图形化 | 第47-52页 |
·工作流模型最小稳定子图的识别 | 第52-54页 |
·工作流模型变化的最小区域识别 | 第54-55页 |
·基于拓扑结构分析的数据依赖关系正确性验证算法 | 第55-57页 |
·算例及与相关研究的比较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工作流业务规则语义的完整性验证 | 第61-86页 |
·工作流业务规则语义完整性分析 | 第61-62页 |
·问题描述及相关定义 | 第62-64页 |
·约束集语义的全域覆盖性定理 | 第64-65页 |
·约束集全域覆盖性验证算法及分析 | 第65-69页 |
·面向满足约束集全域覆盖性的复杂控制结构构造算法 | 第69-80页 |
·控制结构的拓扑结构分析 | 第69-73页 |
·构造控制结构的分支 | 第73-75页 |
·构造控制结构的汇合 | 第75-80页 |
·算例及与相关研究的比较 | 第80-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工作流执行路径的有效性识别 | 第86-96页 |
·工作流执行路径的有效性分析 | 第86-88页 |
·问题描述及相关定义 | 第88-90页 |
·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相关性质 | 第90页 |
·工作流执行路径的有效性识别算法 | 第90-92页 |
·算例及与相关研究的比较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基于业务频率变化的构件组织和预加载 | 第96-116页 |
·问题分析 | 第96-98页 |
·业务频率的识别 | 第98-100页 |
·基于业务频率变化的构件组织方法 | 第100-103页 |
·相关算法 | 第100-101页 |
·算例及与相关研究的比较 | 第101-103页 |
·基于业务频率变化的构件预加载方法 | 第103-112页 |
·构件依赖强度计算模型 | 第103-105页 |
·算例及与其它预加载方法的比较 | 第105-112页 |
·工作流引擎性能分析 | 第112-115页 |
·多粒度构件组织方法效率分析 | 第112-114页 |
·工作流引擎性能分析方法及比较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7章 实验系统验证及实现 | 第116-124页 |
·工作流引擎ICEWfE 介绍 | 第116-121页 |
·ICEWfE 的功能 | 第116-121页 |
·工作流引擎ICEWfE 的特点 | 第121页 |
·在ESA 中的验证 | 第121-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结论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1-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个人简历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