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论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构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1章 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溯源第12-23页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民本思想第12-16页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第12-14页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第14-16页
   ·西方哲学史上的人本主义思想第16-19页
     ·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本思想第16-17页
     ·西方近代人本思想第17-19页
   ·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第19-23页
     ·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第20页
     ·自觉的人第20-21页
     ·现实的个人第21页
     ·扬弃异化的人第21-23页
第2章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第23-30页
   ·对本的哲学理解第23-24页
     ·"本"的本体论意义第23-24页
     ·"本"的价值论意义第24页
   ·为什么要以人为本第24-26页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第25页
     ·从人与人的关系理解第25-26页
   ·以什么人为本第26-28页
     ·当前学术界几种不同的观点第26-27页
     ·以最广大人民为本第27-28页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第28-30页
第3章 解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30-3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第30-32页
   ·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第32-34页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第32-3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第33-34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内在关系第34-38页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34-36页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目标第36-38页
第4章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38-44页
   ·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第38-41页
     ·城乡之间的不和谐第38页
     ·区域之间的不和谐第38-39页
     ·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第39-40页
     ·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不和谐第40-41页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41-44页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第41页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入手优化社会结构第41-42页
     ·提高社会组织的自治性程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第42-43页
     ·要稳定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根本上在于制度方面的创新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21-1930年中苏外交争端中的中国共产党
下一篇: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