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防卫权探析
论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从朱晓红正当防卫案谈起 | 第11-14页 |
(一) 案情简介 | 第11-12页 |
(二) 主要问题 | 第12-14页 |
二、特别防卫权的性质 | 第14-19页 |
(一) 观点争鸣 | 第14-15页 |
(二) 观点评析 | 第15-18页 |
(三) 结论 | 第18-19页 |
三、特别防卫权的概念 | 第19-21页 |
(一) 观点争鸣 | 第19页 |
(二) 观点评析 | 第19页 |
(三) 结论 | 第19-21页 |
四、特别防卫权的成立条件 | 第21-33页 |
(一) 起因条件 | 第21-28页 |
(二) 时机条件 | 第28-29页 |
(三) 对象条件 | 第29-31页 |
(四) 主观条件 | 第31-32页 |
(五) 限度条件 | 第32-33页 |
五、特别防卫权的评价 | 第33-41页 |
(一) 特别防卫权与人权保障 | 第33-34页 |
(二) 特别防卫权与立法指导思想 | 第34-37页 |
(三) 特别防卫权与立法技术与司法适用 | 第37-41页 |
六、特别防卫权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 | 第41-45页 |
(一) 司法适用 | 第41-43页 |
(二) 立法完善 | 第43-45页 |
七、问题的解决:对朱晓红正当防卫案的分析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