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影像青春中的个体发现与身份认同--1990年代来大陆青春电影的文化分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现代化与青春叙事的兴起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第11-13页
  (一) 身份认同理论研究梳理第11-12页
  (二) 关于大陆青春电影的研究状况第12-13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青春表达第14-23页
 第一节 "青春"作为一个文化范畴的生成与发展第14-18页
  (一) 五六十年代:被遮蔽的青春第14-16页
  (二) 八十年代:启蒙理想的"青春之歌"第16-18页
 第二节 冲出地平线的青春曙光第18-23页
  (一) 九十年代:青春残酷物语的书写与表白第18-20页
  (二) 跨世纪新时期:温情脉脉的"美丽新世界"第20-23页
第三章 新时期青春影片中个体的发现第23-31页
 第一节 青春漂流:游走于"离心"与"向心"之间第23-24页
 第二节 充满矛盾的青春一代第24-31页
  (一) 带有自传色彩的都市青年第25-27页
  (二) 闯进都市的外来青年第27-28页
  (三) 时尚的青年男女第28-31页
第四章 身份认同理论与当代中国的认同危机第31-38页
 第一节 身份认同理论辨识第31-35页
  (一) "身份认同"的缘起与发展第32-34页
  (二) 现代性与认同危机第34-35页
 第二节 中国转型中的认同危机第35-38页
第五章 青春身份认同的影像书写第38-46页
 第一节 成长过程中自我蜕变的隐痛:《阳光灿烂的日子》第38-40页
 第二节 物质现代性对身份诉求的促逼:《十七岁的单车》第40-44页
 第三节 影像青春实现身份定位的书写策略第44-46页
余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幻与现实--今敏动画研究
下一篇:雅俗嬗变 古韵犹存--兰州鼓子唱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