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判例研究
引言 | 第1-7页 |
一、 判例的一般原理 | 第7-11页 |
(一) 适法困难不可避免 | 第7-8页 |
(二) 法官的责任 | 第8-9页 |
(三) 技术性问题 | 第9-10页 |
(四) 判例的演变 | 第10-11页 |
二、 行政判例的生存空间 | 第11-21页 |
(一) 行政权的界限 | 第12-14页 |
(二) 关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第14-16页 |
(三) 其他 | 第16-21页 |
1. 自由裁量权 | 第17-18页 |
2. 政府责任 | 第18-19页 |
3. 证据问题 | 第19-20页 |
4. 当事人资格 | 第20-21页 |
三、 行政判例的技术分析 | 第21-28页 |
(一) 行政判例的微观技术——推理 | 第21-25页 |
1. 行为效力推理 | 第22-23页 |
2. 行为目的推理 | 第23-24页 |
3. 行为责任推理 | 第24-25页 |
(二) 行政判例的宏观技术——权衡 | 第25-28页 |
1. 利益权衡 | 第25-26页 |
2. 情势权衡 | 第26-28页 |
四、 行政判例的功能分析 | 第28-36页 |
(一) 行政判例的理论功能 | 第28-32页 |
1. 行政主体理论 | 第28-30页 |
2. 行政行为理论 | 第30-31页 |
3. 行政救济理论 | 第31-32页 |
(二) 行政判例的实践功能 | 第32-36页 |
1. 推动立法 | 第32-33页 |
2. 规范执法 | 第33-34页 |
3. 协调司法 | 第34-36页 |
五、 建构我国行政判例制度的探讨 | 第36-43页 |
(一) 我国“行政判例”现状分析 | 第37-39页 |
(二) 关于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构想 | 第39-43页 |
1. 解释权问题 | 第39-40页 |
2. 技术性问题 | 第40-41页 |
3. 模式选择问题 | 第41页 |
4. 判例拘束力问题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