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0页 |
1.1 引言 | 第6页 |
1.2 图像压缩编码的发展 | 第6-7页 |
1.3 可视电话的系统结构 | 第7-9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第2章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 第10-22页 |
2.1 图像通信系统概述 | 第10页 |
2.2 图像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 | 第10-13页 |
2.2.1 图像压缩的可能性 | 第11-12页 |
2.2.2 图像压缩性能的评价标准 | 第12-13页 |
2.3 图像编码的主要方法 | 第13-22页 |
2.3.1 主要的图像编码方法 | 第13-16页 |
2.3.2 混合编码技术 | 第16-22页 |
第3章 低码率图像编码标准 | 第22-38页 |
3.1 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 | 第22-24页 |
3.1.1 静止图像的编码标准 | 第22页 |
3.1.2 运动图像的编码标准 | 第22-24页 |
3.2 低码率图像编码标准H.263 | 第24-34页 |
3.2.1 H.263视频编解码器系统结构 | 第24页 |
3.2.2 图像格式 | 第24-25页 |
3.2.3 H.263视频编码码流的结构 | 第25-31页 |
3.2.4 H.263视频处理的独到之处——四个可选的技术项 | 第31-34页 |
3.3 新标准H.263+ | 第34-38页 |
3.3.1 新的编码选项 | 第34-37页 |
3.3.2 编码选项组合方式 | 第37-38页 |
第4章 编码器的实现和算法优化 | 第38-56页 |
4.1 视频信源编码算法 | 第38-41页 |
4.2 DCT算法实现 | 第41-44页 |
4.2.1 视觉加权量化矩阵 | 第41-43页 |
4.2.2 采用视觉加权矩阵的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4.3 码率控制策略 | 第44-47页 |
4.3.1 码率控制的基本策略 | 第44-45页 |
4.3.2 改进的码率控制策略 | 第45-46页 |
4.3.3 改进算法的模拟比较 | 第46-47页 |
4.4 运动补偿算法的改进和实现 | 第47-53页 |
4.4.1 运动补偿算法概述 | 第47-49页 |
4.4.2 块分区预测估值算法 | 第49-53页 |
4.5 块效应消除 | 第53-56页 |
4.5.1 原型表示 | 第53-54页 |
4.5.2 去除块效应 | 第54-56页 |
第5章 编码器的总体性能优化 | 第56-60页 |
5.1 搜索算法优化 | 第56-57页 |
5.2 预测全零系数块(AZQ)的算法 | 第57-59页 |
5.2.1 AZQ宏块判别规则 | 第57-58页 |
5.2.2 预测AZQ宏块的算法实现 | 第58-59页 |
5.3 结果和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 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