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战争描写对古代兵法的继承与发展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武经七书" | 第12-28页 |
第一节 《孙子》 | 第12-16页 |
第二节 《司马法》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尉缭子》 | 第18-20页 |
第四节 《六韬》 | 第20-22页 |
第五节 《吴子》 | 第22-24页 |
第六节 《三略》 | 第24-25页 |
第七节 《李卫公问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前后的战役 | 第28-44页 |
第一节 官渡之战的战略决策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前三十七回其他战役的兵法运用 | 第31-40页 |
第三节 极少用到智谋的混战场面 | 第40-44页 |
第三章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前后的战役 | 第44-58页 |
第一节 赤壁之战 | 第45-49页 |
第二节 对峙阶段的战役 | 第49-58页 |
第四章 《三国演义》中三国鼎立阶段的战役 | 第58-74页 |
第一节 计夺荆州的启示 | 第58-62页 |
第二节 诸葛亮六出祁山 | 第62-70页 |
第三节 姜维九伐中原 | 第70-74页 |
第五章 《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战役 | 第74-82页 |
一、《三国演义》中虚构战役的总结 | 第74-79页 |
二、《三国演义》作者的军事学造诣和战争叙事的才能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