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及性能预估模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3-21页
     ·国内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概述第14-17页
     ·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概述第17-21页
   ·研究内容第21-24页
     ·总体设计思路第2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4页
第二章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第24-32页
   ·车辙指标的确定第24-29页
     ·沥青路面永久变形概述第24-27页
     ·沥青路面车辙的控制标准第27-29页
   ·Top-Down裂纹第29-30页
   ·反射裂纹第30-32页
第三章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32-65页
   ·基本原理第32-36页
     ·时温等效原理第32-33页
     ·移位因子α_T的确定第33-34页
     ·主曲线的确定方法第34-35页
     ·留数定理第35-36页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模型推导第36-42页
   ·试验设计第42-45页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第45-50页
     ·原材料性质分析第45-47页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第47-50页
   ·试验结果第50-58页
     ·主曲线的确定第50-54页
     ·频域模量与时域模量的转化第54-57页
     ·幂律蠕变参数的确定第57-58页
   ·应用FWD数据反算土基及半刚性材料模量值第58-63页
     ·BP神经网络模型在反演路面结构参数中的应用第58-59页
     ·应用FWD数值反演路面结构层模量第59-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研究第65-95页
   ·材料模型的建立第65-71页
     ·基本原理第65-67页
     ·沥青混合料材料模型的确定第67-68页
     ·路基及底基层材料模型的确定第68-71页
   ·路面结构的数值模拟第71-75页
     ·ANSYS结构计算基础第71-73页
     ·有限元模拟第73-75页
   ·车辙计算中相应参数的确定第75-89页
     ·沥青层的"代表温度"第75-76页
     ·荷载的作用面积第76-77页
     ·荷载作用时间的确定第77-81页
     ·轮载的横向偏移第81-87页
     ·基于粘弹性材料本构方程的剪切模量的确定第87-89页
   ·车辙计算结果分析与整理第89-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五章 沥青路面Top-Down裂纹疲劳开裂研究第95-121页
   ·沥青路面疲劳开裂概述第95-103页
     ·断裂力学模型基本理论第95-101页
     ·ANSYS在断裂力学计算中的应用第101-103页
   ·路面结构表面裂纹的数值仿真计算第103-107页
     ·模型基本假设第103-104页
     ·荷载的施加第104-106页
     ·模型尺寸及边界条件的确定第106-107页
   ·Top-Down裂纹的疲劳计算第107-117页
     ·疲劳模型的建立第107-109页
     ·疲劳计算中沥青层"代表温度"的确定第109-110页
     ·Paris模型参数的确定第110-113页
     ·基于轴载偏移的疲劳寿命预估第113-116页
     ·疲劳寿命预估的数值分析方法第116页
     ·初始裂纹长度的确定第116-117页
   ·Top-Down裂缝疲劳寿命预估第117-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纹疲劳开裂研究第121-128页
   ·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纹疲劳开裂概述第121-122页
   ·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纹数值仿真计算第122-124页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122页
     ·荷载的施加第122-123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23-124页
   ·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纹疲劳寿命预估第124-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七章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性能预估实例第128-137页
   ·试验路概况第128-129页
   ·路面结构参数的确定第129-134页
   ·试验段路面结构性能预估第134-136页
     ·反射裂纹疲劳寿命计算第134-135页
     ·车辙预估第135页
     ·Top-Down疲劳寿命预估第135-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37-140页
   ·主要结论第137-138页
   ·创新性成果第138页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路微波除冰效率研究
下一篇:钢箱梁梯形肋加劲板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