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及其英汉对照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5页 |
1 染色体功能元件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复制起点 | 第13-14页 |
·着丝粒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端粒及其相关序列 | 第15-16页 |
2 人工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酵母人工染色体 | 第17-18页 |
·细菌人工染色体 | 第18-19页 |
·人类人工染色体 | 第19-20页 |
·植物人工染色体 | 第20-25页 |
3 基因叠加的研究进展 | 第25-32页 |
·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 | 第27-30页 |
·基因叠加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4 展望 | 第32-35页 |
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端粒旁侧序列的研究 | 第35-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酶切检测 | 第37-38页 |
·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 | 第38-40页 |
·TEL-3来自染色体末端 | 第40-42页 |
·TEL-3序列的特异性及保守性 | 第42-45页 |
·TEL-3序列的细胞学定位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油菜中端粒介导的染色体截断突变体的构建和分析 | 第49-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2页 |
·截断质粒的转基因和不同突变体的发现 | 第51-55页 |
·端粒介导的染色体截断的鉴定 | 第55-58页 |
·染色体截断的定位 | 第58-62页 |
3 讨论 | 第62-65页 |
第四章 油菜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构建 | 第65-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试验材料 | 第65-66页 |
·试验方法 | 第66-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82页 |
·含有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及GUS报告基因的载体pT18的获得 | 第69-74页 |
·包含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载体pCre40的构建 | 第74-76页 |
·含有双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载体pZ1的构建 | 第76-78页 |
·载体pT18,pCre40,pZ1在甘蓝型油菜中的遗传转化 | 第78-79页 |
·转基因植株pT18的表型鉴定 | 第79-82页 |
·转基因植株pZ1的鉴定及分析 | 第82页 |
3 讨论 | 第82-85页 |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85-8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附录 | 第99-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