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混合工质气液相平衡研究 | 第12-13页 |
| ·气液相平衡计算模型评价 | 第13-14页 |
| ·含缔合流体的混合工质气液相平衡研究 | 第14-15页 |
| ·新工质饱和蒸气压的实验研究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任务 | 第16-17页 |
| 第2章 HC/DME+HFC 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性质预测 | 第17-34页 |
| ·HC/DME+HFC 体系的气液相平衡计算 | 第17-23页 |
| ·状态方程法计算气液相平衡性质 | 第17-19页 |
| ·HC+HFC 体系的计算结果 | 第19-22页 |
| ·DME+HFC 体系的计算结果 | 第22-23页 |
| ·HC/DME+HFC 体系的二元交互作用系数关联 | 第23-25页 |
| ·HC+HFC 体系的k_(ij) 关联式 | 第23-24页 |
| ·DME+HFC 体系的k_(ij) 关联式 | 第24-25页 |
| ·HC+HFC 体系k_(ij) 关联式的检验 | 第25-31页 |
| ·对参与关联体系的相平衡计算效果 | 第25-28页 |
| ·对未参与关联体系的相平衡预测计算效果 | 第28-29页 |
| ·HC+HFC 三元体系相平衡性质预测 | 第29-31页 |
| ·DME+HFC 体系k_(ij) 关联式的检验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含HFC 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计算模型评价 | 第34-50页 |
| ·气液相平衡计算模型 | 第34-39页 |
| ·状态方程 | 第35页 |
| ·混合规则 | 第35-38页 |
| ·气液相平衡性质的计算 | 第38-39页 |
| ·二元体系计算结果与评价 | 第39-47页 |
| ·三元体系计算结果与评价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CPA 状态方程在含醇卤代烃体系中的应用 | 第50-65页 |
| ·CPA 状态方程 | 第51-54页 |
| ·CPA 状态方程的形式 | 第51-52页 |
| ·缔合方案 | 第52-53页 |
| ·混合规则 | 第53-54页 |
| ·纯物质CPA 状态方程的参数计算 | 第54-56页 |
| ·含醇卤代烃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计算 | 第56-64页 |
| ·计算相平衡性质的CPA 状态方程模型 | 第56-57页 |
| ·CPA 方程与SRK 方程的计算结果比较 | 第57-63页 |
| ·CPA 方程模型与G~E-EoS 模型的比较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新工质饱和蒸气压的实验研究 | 第65-85页 |
| ·流体热物性测量实验台的搭建 | 第65-70页 |
| ·恒温及温度测量系统 | 第65-67页 |
| ·压力测量系统 | 第67-68页 |
| ·真空及配气系统 | 第68-69页 |
| ·实验本体 | 第69页 |
| ·测量误差分析 | 第69-70页 |
| ·纯工质饱和蒸气压的实验过程 | 第70-72页 |
| ·饱和蒸气压实验步骤 | 第70-71页 |
|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71-72页 |
| ·HFC-227ea 和HFC-245fa 的饱和蒸气压实验 | 第72-76页 |
| ·实验测量结果 | 第72-73页 |
| ·实验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73-76页 |
| ·饱和蒸气压实验结果分析 | 第76-84页 |
| ·HFC-227ea 的饱和蒸气压方程 | 第76-81页 |
| ·HFC-245fa 的饱和蒸气压方程 | 第81-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6章 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