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中优先购买权的行使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有限公司优先购买权的基本理论 | 第10-19页 |
一、概念及法律特征 | 第10-12页 |
(一) 内涵与外延 | 第10页 |
(二) 法律特征 | 第10-11页 |
(三) 与同意权制度的交叉 | 第11-12页 |
二、法律性质 | 第12-15页 |
(一) 物权性与债权性之争 | 第12-13页 |
(二) 期待权与既得权之争 | 第13-14页 |
(三) 形成权说 | 第14-15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 制度价值 | 第15-16页 |
(二) 制度理念 | 第16-17页 |
四、立法模式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有限公司优先购买权的具体行使 | 第19-39页 |
一、一般规则 | 第19页 |
二、前置程序 | 第19-28页 |
(一) 权利行使的依据 | 第19-22页 |
(二) 约定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制 | 第22-23页 |
(三) 同意权的行使 | 第23-24页 |
(四) 股权转让的通知义务 | 第24-28页 |
三、行使条件 | 第28-33页 |
(一) “同等条件”下的优先 | 第28-30页 |
(二) 特定期间内的行使 | 第30-32页 |
(三) 权利行使的保证条件 | 第32-33页 |
四、行使方式及权利的消灭 | 第33-39页 |
(一) 部分行使 | 第33-35页 |
(二) 权利的竞存 | 第35-37页 |
(三) 权利的消灭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有限公司优先购买权的效力及诉讼救济 | 第39-48页 |
一、法律效力 | 第39-44页 |
(一) 对转让股东的效力 | 第39-40页 |
(二) 对优先购买权人的效力 | 第40页 |
(三) 对第三人的效力 | 第40-44页 |
二、诉讼救济的一般法律问题 | 第44-46页 |
(一) 诉因及诉讼类型的确定 | 第44页 |
(二) 诉讼主体及管辖法院的确定 | 第44-45页 |
(三) 诉讼请求的确定 | 第45-46页 |
三、诉讼救济的特殊法律问题 | 第46-48页 |
(一) 诉讼期间 | 第46-47页 |
(二) 诉讼担保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我国有限公司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完善 | 第48-55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48-50页 |
(一) 制度解读 | 第48页 |
(二) 进步与不足 | 第48-50页 |
二、行使制度的完善 | 第50-52页 |
(一) 废除“同意权” | 第50页 |
(二) 对章程中特别规定的法律规制 | 第50页 |
(三) 权利行使主体的明确 | 第50-51页 |
(四) 通知义务的补充与完善 | 第51-52页 |
(五) 权利行使方式的明确 | 第52页 |
三、效力制度的完善 | 第52-55页 |
(一) 法律效力的明晰 | 第52-53页 |
(二) 权利的消灭 | 第53页 |
(三) 诉讼救济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