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司法适用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故意伤害罪司法适用概述 | 第17-35页 |
第一节 故意伤害罪司法适用的基础——立法规定 | 第17-23页 |
一、故意伤害罪的立法沿革 | 第17-21页 |
二、故意伤害罪的立法类型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故意伤害罪司法适用的障碍——立法缺失 | 第23-31页 |
一、伤害行为缺乏类型化 | 第23-25页 |
二、伤害结果关系不清晰 | 第25-26页 |
三、刑罚阶梯不均衡 | 第26-28页 |
四、条文用语不规范 | 第28-31页 |
第三节 故意伤害罪司法适用的不足——司法粗糙 | 第31-35页 |
一、定罪——倚重伤害结果客观归罪 | 第31-32页 |
二、量刑——忽视酌定情节量刑功能 | 第32页 |
三、证据——缺乏司法鉴定实质审查 | 第32-33页 |
四、小结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故意伤害罪要件的认定 | 第35-87页 |
第一节 伤害故意特殊问题的认定 | 第35-49页 |
一、伤害故意的内涵 | 第35-40页 |
二、殴打故意与伤害故意的认定 | 第40-42页 |
三、加重结果主观罪过的认定 | 第42-47页 |
四、伤害故意的转化 | 第47-49页 |
第二节 伤害行为的认定 | 第49-62页 |
一、伤害行为的分类 | 第50-52页 |
二、互殴行为 | 第52-55页 |
三、现场助势行为 | 第55-58页 |
四、被害人同意的伤害行为 | 第58-62页 |
第三节 伤害结果的认定 | 第62-69页 |
一、伤害结果的认定标准 | 第62-65页 |
二、伤害结果的认定程序 | 第65-69页 |
第四节 故意伤害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69-87页 |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聚讼 | 第69-74页 |
二、故意伤害因果关系的认定选择——修正的条件说 | 第74-79页 |
三、存在介入因素之因果关系认定 | 第79-84页 |
四、存在被害人责任之因果关系认定 | 第84-87页 |
第三章 转化型故意伤害罪的认定 | 第87-105页 |
第一节 故意伤害罪视角下之转化犯 | 第88-99页 |
一、转化犯概念重塑 | 第88-91页 |
二、转化犯特征 | 第91-95页 |
三、转化犯与相近范畴之区分 | 第95-99页 |
第二节 转化型故意伤害罪之司法适用问题 | 第99-105页 |
一、转化条件不统一:司法适用模糊 | 第99-101页 |
二、处罚原则不统一:立法评价疏漏 | 第101-102页 |
三、条文规定不明晰:混淆主观罪过 | 第102-103页 |
四、法定转化的困惑:自首认定问题 | 第103-104页 |
五、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四章 故意伤害罪共同犯罪的认定 | 第105-133页 |
第一节 共同伤害的故意 | 第106-121页 |
一、共谋的共同故意 | 第107-110页 |
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 | 第110-114页 |
三、片面帮助犯的承认 | 第114-116页 |
四、不能认定共同伤害故意的情形 | 第116-121页 |
第二节 共同伤害行为的认定 | 第121-133页 |
一、简单共犯形式下特殊情况的责任认定 | 第121-124页 |
二、雇佣伤害行为 | 第124-126页 |
三、伤害实行过限 | 第126-133页 |
结语:司法对立法的诉求 | 第133-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6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46-147页 |
后记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