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1 重述的神话原型衍变 | 第11-23页 |
·命名与身份——人物同一性差异和身份角色的转变 | 第12-18页 |
·杞梁妻 | 第12-15页 |
·孟姜女 | 第15-17页 |
·碧奴 | 第17-18页 |
·眼泪与反抗——禁忌下本能力量的厚积薄发 | 第18-23页 |
·“哭之哀”、“善歌哭而变国俗” | 第19-20页 |
·“崩城”、“哭倒长城” | 第20-22页 |
·眼泪的隐喻性力量 | 第22-23页 |
2 重述神话的方式 | 第23-35页 |
·故事框架:明线与暗线——一个禁忌引出的关于眼泪与复仇的故事 | 第24-25页 |
·叙事策略:反讽与对比——民间情感对公共常识判断的消解与置换 | 第25-28页 |
·真与伪:凡人与英雄 | 第26-27页 |
·轻与重:民间与权势集团 | 第27-28页 |
·神话思维:直觉、类比与联想——前逻辑、非理性的原始心理状态 | 第28-35页 |
·人的来源:葫芦、桑树、菖蒲 | 第29-30页 |
·人兽同体:妇人变青蛙,以及鹿人、马人的驯化 | 第30-32页 |
·对死亡的仪式感:寻找归宿的强烈愿望 | 第32-33页 |
·原始信仰与教化:“劝死经”、眼泪对道德记忆的召唤力量 | 第33-35页 |
3 重述之现代性 | 第35-44页 |
·历史与记忆:神话想象与现代感受——现实体验一种 | 第35-37页 |
·传说与叙述:文人的“民间”标签——“民间性”的变异 | 第37-40页 |
·生存与荒诞:困境突围——眼泪完成的绝望之努力 | 第40-41页 |
·文学与神话:后现代的神话观——文学另一个延续生长点 | 第41-44页 |
注释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