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第2章 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概述 | 第17-37页 |
| ·审美素质审美教育的内涵及二者关系 | 第17-28页 |
| ·审美素质的概念及内涵 | 第17-21页 |
| ·审美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 第21-25页 |
| ·审美素质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 第25-28页 |
| ·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协调发展 | 第28-30页 |
| ·以美辅德以德携美 | 第28页 |
| ·以美益智以智促美 | 第28-29页 |
| ·以美塑体以体健美 | 第29页 |
| ·以美育人全面发展 | 第29-30页 |
| ·提高审美素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 第30-36页 |
| ·完善思维方式 | 第31-32页 |
| ·激发创新能力 | 第32-34页 |
| ·塑造健全人格心理 | 第34-35页 |
| ·塑造科学气质和高远的精神境界 | 第35页 |
| ·有利于更好的成长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现状及分析 | 第37-50页 |
| ·调查相关说明 | 第37-40页 |
|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37页 |
| ·调查方法 | 第37页 |
| ·问卷内容 | 第37-40页 |
| ·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现状 | 第40-45页 |
| ·审美理论有所欠缺 | 第40-42页 |
| ·审美态度功利倾向较为明显 | 第42页 |
| ·审美情趣偏于流行 | 第42-44页 |
| ·审美能力相对不足 | 第44-45页 |
| ·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薄弱原因分析 | 第45-47页 |
| ·主观原因 | 第45-46页 |
| ·客观原因 | 第46-47页 |
| ·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薄弱导致的后果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对策 | 第50-67页 |
|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遵循原则 | 第50-54页 |
|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50-51页 |
| ·审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51-5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52-53页 |
| ·正确引导与积极接受相结合的原则 | 第53-54页 |
|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渠道 | 第54-57页 |
| ·理论美育 | 第54-55页 |
| ·教学美育 | 第55-56页 |
| ·实践美育 | 第56页 |
| ·环境美育 | 第56-57页 |
|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具体措施 | 第57-66页 |
| ·确立立美育人的指导思想 | 第57-58页 |
| ·优化审美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第58-59页 |
| ·构建完善的美育管理体制及课程体系 | 第59-63页 |
| ·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教师审美素质 | 第63-64页 |
| ·营造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