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S-CMS育性相关基因片段orf77、orf17的转基因验证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语第12-13页
1 前言第13-28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利用有利于促进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第13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利用有利于提高种子纯度第13-14页
   ·雄性不育的概念第14页
   ·玉米中常见的几种雄性不育细胞质第14-16页
     ·恢复专效性分类第14-15页
     ·分子生物学分类第15-16页
   ·平米CMS胞质育性相关基因研究第16-21页
     ·不育基因位点及机理研究第16-17页
     ·恢复机理研究第17-19页
     ·雄性不育性恢复机理的假说第19-21页
       ·代谢与互作假说第19页
       ·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 Cell Death.PCD)假说第19-20页
       ·RNA加工假说第20-21页
   ·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第21-25页
     ·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原理第21页
     ·基因枪转化法第21-22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第22-23页
     ·花粉管通道法第23页
     ·化学物质诱导法第23-24页
     ·电激穿孔法第24页
     ·脂质体法第24-25页
     ·其他方法第25页
   ·细胞核与线粒体蛋白质第25-2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8页
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8-44页
   ·研究材料及试剂第28-29页
     ·植物材料和所用质粒、菌株第28页
     ·用于遗传转化的基因片段第28页
     ·各种酶及试剂第28-29页
     ·本实验所用到的引物第29页
   ·载体改造方法第29-37页
     ·载体改造路线第29-31页
     ·花粉特异性启动子序列的克隆第31-34页
       ·植物材料中总DNA的抽提第31页
       ·zm13启动子的扩增第31-33页
       ·电转化感受态的制备第33页
       ·PCR产物连接第33-34页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34页
       ·阳性克隆的筛选第34页
     ·pZM13中间载体的构建第34-35页
       ·DNA酶切第34-35页
       ·两回收片段的连接及转化第35页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测序第35页
     ·线粒体靶向序列的克隆第35页
     ·orf77的克隆第35-36页
     ·orf17的定点诱变第36页
     ·pLP77、pLP17中间载体的构建第36-37页
       ·DNA酶切第36页
       ·回收片段的连接及转化第36页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测序第36-37页
     ·最终载体pZMLP77和pZMLP17的构建第37页
       ·双酶切两中间载体第37页
       ·回收片段的连接、转化第37页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测序第37页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化玉米18-599W、18-599R第37-39页
     ·农杆菌菌株的准备第37页
     ·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第37-38页
     ·米农杆菌浸染过程第38-39页
       ·农杆菌侵染液的准备第38页
       ·抗性愈伤的筛选及再生第38-39页
   ·基因枪转化转化玉米18-599W、18-599R第39-40页
     ·转化受体的准备第39页
     ·微弹制备第39页
     ·基因枪准备及轰击第39-40页
     ·抗性愈伤的筛选及再生第40页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化水稻牡丹江8号第40-41页
     ·农杆菌菌株的准备第40页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化水稻第40-41页
   ·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第41-42页
     ·农杆菌菌株的准备第41页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化拟南芥花序第41-42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42页
   ·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2-44页
     ·RNA的抽提及检测第42-43页
     ·RT-PCR第43-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56页
   ·各基因片段的准备第44-46页
     ·基因orf77的克隆第44页
     ·基因orf17的体外定点诱变第44-45页
     ·花粉特异性启动子zm13的克隆第45-46页
     ·线粒体靶向序列的全基因合成第46页
   ·载体的构建第46-47页
     ·中间载体pLP77、pLP17的酶切检测第46页
     ·中间载体pZM1303的酶切检测第46-47页
   ·玉米转化的结果与分析第47-48页
   ·水稻转化的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T0代转基因水稻的PCR检测第48-50页
     ·T1代转基因水稻的PCR检测第50-51页
     ·T1代转基因水稻的转录水平检测第51-52页
     ·T0代转基因水稻的花粉育性检测第52-53页
     ·T1代转基因水稻的花粉育性检测第53-54页
   ·拟南芥转化的结果与分析第54-56页
     ·T0代转基因拟南芥的PCR检测第54-55页
     ·T1代转基因拟南芥的PCR检测第55页
     ·T0代转基因拟南芥的花粉育性观察第55页
     ·T1代转基因拟南芥的花粉育性观察第55-56页
4 讨论第56-60页
   ·育性相关的候选基因orf77、orf17第56页
   ·载体构建的讨论第56-57页
     ·线粒体靶向序列第56-57页
     ·花粉特异性启动子第57页
   ·orf77、orf17对植株育性的影响第57-58页
   ·玉米的转化改进第58-59页
   ·下一步工作计划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1 常用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第70页
附录2 提取质粒(小样法)第70-71页
附录3 凝胶回收DNA片段(TAKARA)第71-72页
附录4 电转化感受态的制备第72页
附录5 电转化第72-73页
附录6 物总DNA的小量提取(CTAB法)第73页
附录7 植物总DNA的大量提取(CTAB法)第73-74页
附录8 总RNA的提取第74页
附录9 大样法抽提高浓度质粒第74-75页
附录10 基因枪使用方法第75-76页
附录11 玉米组培培养基第76-77页
附录12 农杆菌法转化玉米所用培养基第77-78页
附录13 基因枪法转化玉米所用培养基第78-79页
附录14 水稻遗传转化培养基第79-80页
附录15 玉米育性相关线粒体基因orf77编码序列第80页
附录16 F-1-ATPase subunit 2的前导肽序列第80页
附录17 F-1-ATPase subunit 2的氨基酸序列第80页
附录18 花粉特异性启动子zm13序列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车闸片性能实验方法研究
下一篇:SSR标记的开发及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