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37页 |
第一章 开花植物性别决定研究进展 | 第14-35页 |
1 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 | 第14-16页 |
·花发育的形态学特征 | 第14-15页 |
·花发育的性别决定机制 | 第15-16页 |
2 性染色体系统与性别决定 | 第16-21页 |
·异型性染色体 | 第16-20页 |
·同型性染色体 | 第20-21页 |
3 遗传因子与性别决定 | 第21-35页 |
·性别决定基因 | 第21-29页 |
·性别决定相关基因 | 第29-35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2 研究内容 | 第36页 |
3 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7-86页 |
第二章 黄瓜性别决定基因M的初步定位 | 第37-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6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材料的培养与黄瓜性型的鉴定 | 第38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8-39页 |
·AFLP研究方法 | 第39-42页 |
·CAPS研究方法 | 第42-45页 |
·群体AFLP、CAPS数据的收集及连锁分析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黄瓜两性花基因的遗传规律 | 第46-47页 |
·AFLP标记在亲本、F_1和F_2单株中的多态性 | 第47-49页 |
·CAPS标记在亲本、F_1和F_2单株中的多态性 | 第49-51页 |
·连锁分析及M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51页 |
3 讨论 | 第51-54页 |
·目标基因初步定位是构建精细遗传图谱的前提 | 第52页 |
·黄瓜性别决定基因M可能对应于EIN3-like转录因子 | 第52-54页 |
第三章 黄瓜性别决定基因M的精细定位 | 第54-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61页 |
·试验材料 | 第55页 |
·材料的培养与黄瓜性型的鉴定 | 第55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5页 |
·AFLP研究方法 | 第55-56页 |
·SSR研究方法 | 第56-60页 |
·CAPS研究方法 | 第60页 |
·SNP研究方法 | 第60-61页 |
·群体数据的收集及连锁分析 | 第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7页 |
·黄瓜两性花基因的遗传规律 | 第61页 |
·AFLP标记 | 第61-62页 |
·SSR标记 | 第62-66页 |
·CAPS标记 | 第66页 |
·SCAR标记 | 第66页 |
·SNP标记 | 第66页 |
·群体数据的收集及连锁分析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71页 |
·利用近等基因系和AFLP、SSR分析技术筛选紧密连锁标记的有效性 | 第68页 |
·利用紧密连锁标记进行染色体步移,实现图位克隆的可行性 | 第68-69页 |
·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应用价值 | 第69-71页 |
第四章 亲本雌花与两性花的表达谱分析 | 第71-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5页 |
·试验材料 | 第71页 |
·方法 | 第71-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2页 |
·黄瓜花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75-76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6-82页 |
3 讨论 | 第82-86页 |
·GO术语注释和分类雄蕊滞育相关基因功能的可行性 | 第82-83页 |
·核糖体蛋白基因参与植物花发育的调控 | 第83页 |
·同源异型基因参与单性花发育的调控 | 第83-84页 |
·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参与植物的性别修饰 | 第84-85页 |
·渗透平衡及其它相关基因 | 第85-86页 |
全文结论 | 第86-87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9页 |
附录 | 第99-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