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 第8-12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 | 第8-9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 | 第9-12页 |
一、刑事和解与案件“私了” | 第9页 |
二、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 | 第9-10页 |
三、刑事和解与调解 | 第10-11页 |
四、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 | 第13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制度渊源 | 第13页 |
第三节 国外刑事和解制度发展 | 第13-17页 |
一、各国刑事和解制度略考 | 第13-16页 |
二、国外刑事和解制度的主要模式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刑事和解的价值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公正价值 | 第17-20页 |
一、符合刑法的谦抑精神 | 第17-18页 |
二、符合当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要求 | 第18-19页 |
三、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 第19页 |
四、对被害人利益的充分保护 | 第19-20页 |
五、对加害人利益的保护 | 第20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效率价值 | 第20-22页 |
一、直接提高个案的诉讼效率 | 第20-21页 |
二、间接提高刑事司法整体效率 | 第21页 |
三、极大程度的节约司法资源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刑事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尝试 | 第22-24页 |
第一节 对轻伤害案件的调解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与和解 | 第23-24页 |
第五章 我国实行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24-29页 |
第一节 我国实行刑事和解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一、刑事和解代表着世界轻刑化的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二、刑事和解体现着尊重人权的人本观念 | 第25-26页 |
三、刑事和解凸显着现代法治的精神内涵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实行刑事和解的基础和可能性 | 第27-29页 |
一、有重视调解的文化传统 | 第27-28页 |
二、有比较有效的调解方法 | 第28页 |
三、有广泛的基层调解组织 | 第28-29页 |
第六章 在和谐社会语境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 第29-40页 |
第一节 以和合思想为指导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 第31-40页 |
一、模式选择 | 第31-32页 |
二、适用前提 | 第32-33页 |
三、适用范围 | 第33-34页 |
四、刑事和解的程序 | 第34-37页 |
五、刑事和解的内容 | 第37页 |
六、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 | 第37页 |
七、主持机关 | 第37-38页 |
八、通过立法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 | 第38-39页 |
九、建立配套的各种衔接措施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