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承载力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理论 | 第17-28页 |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第17-19页 |
·水资源的定义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 | 第18-19页 |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19页 |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 第19-23页 |
·承载力的起源与发展 | 第19-21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 第21-23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广义水资源的承载主体、客体 | 第23页 |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 第23-24页 |
·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 | 第24-25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34页 |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关系 | 第28页 |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的主要功能及构建原则 | 第28-29页 |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 第28-29页 |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主要功能 | 第29页 |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9页 |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4页 |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 | 第29-30页 |
·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指标的选取 | 第30-34页 |
第四章 基于AHP构权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4-4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4-36页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6-37页 |
·基于AHP构权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7-46页 |
·用AHP法确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 | 第37-38页 |
·因素集的划分及评语等级论域的建立 | 第38-39页 |
·单项指标的评价及隶属函数的建立 | 第39-44页 |
·总体评价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46-52页 |
·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 第46-48页 |
·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 第46-47页 |
·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对应于各等级的隶属度的确定 | 第47页 |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7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分值的计算 | 第47-48页 |
·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48-5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