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秩序的多元表达--埃里克·沃格林与现代性背景下的帝国问题
论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导言 | 第8-14页 |
第一章 沃格林与新政治科学 | 第14-25页 |
一、沃格林著作与思想简介 | 第14-19页 |
二、沃格林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第二章 新政治科学的理论框架 | 第25-40页 |
一、理论起点:秩序、经验与符号 | 第25-31页 |
(一) 秩序 | 第25-27页 |
(二) 经验 | 第27-28页 |
(三) 符号 | 第28-31页 |
二、核心问题:代表 | 第31-40页 |
(一) 初始类型的代表 | 第32-33页 |
(二) 生存意义上的代表 | 第33-34页 |
(三) 政治社会对真理的代表 | 第34-37页 |
(四) 个人对真理的代表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沃格林论灵知主义 | 第40-64页 |
一、灵知主义的实质与表现形式 | 第40-45页 |
二、灵知主义历史观的前现代根源 | 第45-52页 |
三、现代性的灵知主义本质 | 第52-64页 |
(一) 国家对真理的代表 | 第53-57页 |
(二) 利维坦下的现代人 | 第57-59页 |
(三) “历史的终结” | 第59-64页 |
第四章 沃格林论帝国 | 第64-77页 |
一、帝国作为普世秩序的代表者 | 第65-69页 |
二、帝国引起的失序与反抗 | 第69-72页 |
三、帝国与“轴心时代” | 第72-77页 |
第五章 普世秩序的多元表达 | 第77-103页 |
一、霍布斯:取消张力 | 第77-84页 |
(一) 主权者与黑暗王国 | 第78-80页 |
(二) 主权者与基督信仰 | 第80-84页 |
二、黑格尔:深化与反弹 | 第84-92页 |
(一) 哲学的终结 | 第84-87页 |
(二) 历史的终结 | 第87-92页 |
三、沃格林:关于“在-之间”的普世秩序 | 第92-100页 |
(一) 普世秩序与普遍人性 | 第92-93页 |
(二) 实在与意识的张力结构 | 第93-95页 |
(三) 古希腊哲学对生存张力的分殊 | 第95-96页 |
(四) 基督教神学对生存张力的分殊 | 第96-100页 |
四、结论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后记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