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概述 | 第9-13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悬臂浇筑法概述 | 第11-12页 |
| ·采用悬浇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特点 | 第12页 |
| ·悬臂浇筑法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 | 第12-13页 |
| ·悬臂施工的连续刚构桥施工仿真分析的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桥梁施工控制的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施工控制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施工控制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施工仿真计算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第18-30页 |
| ·施工仿真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 ·正装计算分析 | 第18-21页 |
| ·倒装计算法 | 第21页 |
| ·无应力状态法 | 第21-22页 |
| ·施工仿真计算原理 | 第22-24页 |
| ·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 | 第22-23页 |
| ·结构预应力效应 | 第23页 |
| ·结构的非线性影响 | 第23页 |
| ·温度应力计算 | 第23-24页 |
| ·施工阶段误差调整的理论和方法 | 第24-29页 |
| ·最小二乘法 | 第24-27页 |
| ·卡尔曼滤波法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标高控制研究 | 第30-41页 |
| ·立模标高的确定 | 第30-31页 |
| ·标高控制的主要参数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 ·参数识别调整方法分析 | 第32页 |
| ·灰色预测控制方法分析 | 第32-35页 |
| ·预测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32页 |
| ·预测控制的基本算法原理 | 第32-34页 |
| ·预测控制的方法机理 | 第34-35页 |
|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 | 第35-38页 |
|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 ·灰色系统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 ·GM(1,1)预测模型 | 第36-37页 |
| ·模型GM(1,1)新陈代谢 | 第37-38页 |
| ·灰色预测法在标高控制中的应用(确定最优立模标高)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施工仿真分析实例 | 第41-66页 |
| ·工程概况 | 第41-42页 |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42-46页 |
| ·计算参数 | 第42-43页 |
| ·计算模型 | 第43-46页 |
| ·主要阶段仿真计算结果 | 第46-65页 |
| ·主要阶段理论标高计算 | 第46-55页 |
| ·主要阶段应力计算 | 第55-62页 |
| ·设计预拱度计算 | 第62-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施工控制中的参数影响分析 | 第66-74页 |
| ·收缩徐变对大桥仿真分析的影响 | 第66-68页 |
| ·温度变化对大桥仿真分析的影响 | 第68-69页 |
| ·移动荷载对大桥仿真分析的影响 | 第69-70页 |
| ·风荷载对大桥仿真分析的影响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4页 |
| ·建议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