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厉河流域土地利用与产沙量关系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 ·基于模型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基于湖泊(水库)沉积物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研究 | 第13-14页 |
| ·基于GIS和 RS的研究 | 第14-15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19页 |
| 2. 数据处理与方法 | 第19-34页 |
| ·本项工作的工作流程 | 第19-20页 |
| ·研究区的选取 | 第19页 |
| ·本项工作的数据组织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19-20页 |
| ·本项工作的目标 | 第20页 |
| ·祖厉河流域数字高程模型 | 第20-21页 |
| ·祖厉河流域土壤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21-22页 |
| ·祖厉河流域降水量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22页 |
| ·祖厉河流域遥感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 第22-30页 |
|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 | 第23-25页 |
| ·相关软件功能和实现方法 | 第25-26页 |
| ·遥感影像的大气校正 | 第26页 |
| ·相关软件功能和实现方法 | 第26-29页 |
| ·植被指数的提取 | 第29-30页 |
|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30-33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 ·流域产沙量的空间模拟 | 第33-34页 |
| ·流域产沙量的空间模拟数据源与处理方法 | 第33-3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4页 |
| ·流域不同比例尺 DEM信息容量的对比 | 第34-39页 |
| ·小结 | 第39页 |
| ·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格局 | 第39-42页 |
| ·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39-40页 |
| ·流域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页 |
| ·流域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2-43页 |
|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 第43-50页 |
|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 第43-45页 |
| ·流域(各聚类乡)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异 | 第45-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流域产沙量的时空分异 | 第50-52页 |
| ·流域降水量与产沙量的关系 | 第52-53页 |
| ·流域土地利用与产沙量的关系 | 第53-54页 |
| 4. 讨论 | 第54-57页 |
|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7页 |
| 5.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