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命教育论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1 导论:大学生命教育研究诸前提的清理 | 第16-4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22页 |
·更新观念,重估主体 | 第17-18页 |
·平衡任务,完善内容 | 第18-20页 |
·改善环境,增强功效 | 第20-21页 |
·回归生活,凸显价值 | 第21-22页 |
·研究现状 | 第22-37页 |
·大陆:特色各具 | 第22-28页 |
·香港:局部亮点 | 第28-29页 |
·台湾:系统广泛 | 第29-32页 |
·国外:方向多元 | 第32-34页 |
·大学:开放务实 | 第34-37页 |
·问题提出 | 第37-44页 |
·“认知体”到“生命体” | 第37-40页 |
·“人本论”到“生命论” | 第40-44页 |
·研究思路 | 第44-45页 |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文献法 | 第45-46页 |
·历史法 | 第46页 |
·比较法 | 第46页 |
·解释学方法 | 第46-47页 |
2 历史的回响:大学生命教育思想的演变 | 第47-84页 |
·生成的“历史观”:中庸之道 | 第47-52页 |
·顺从的“神性人”:至上信仰 | 第52-58页 |
·自由的“本性人”:师法自然 | 第58-61页 |
·自信的“认识人”:绝对理性 | 第61-69页 |
·现实的“社会人”:辩证实践 | 第69-75页 |
·和谐的“生命人”:整体生存 | 第75-84页 |
3 现实的回应:大学生命教育的生存自觉 | 第84-112页 |
·社会整体转型启发个体生存自觉 | 第84-91页 |
·变化的背景:社会文化整体转型 | 第84-88页 |
·社会现代化:激发个体生存自觉 | 第88-91页 |
·生存的本体论承诺凸显生命轴心 | 第91-96页 |
·整体性生存:生存观的现代跃迁 | 第92-94页 |
·感性对象性:实践确证生命主体 | 第94-96页 |
·生命轴心根源于生命根本复杂性 | 第96-108页 |
·生存自明性:人自成目的之支点 | 第96-98页 |
·根本复杂性:生存自明性的根源 | 第98-102页 |
·回归生命人:世界之结揭秘启示 | 第102-108页 |
·大学生命教育是生存自觉的表达 | 第108-112页 |
4 生命的回声:大学生命教育的独特品性 | 第112-145页 |
·取比较之法:探寻独特品性的工具建构 | 第112-116页 |
·比较的视点:大学与非大学教育的差异 | 第113-114页 |
·比较的标准:大学生命教育主体的能力 | 第114-116页 |
·比较参照系:前大学与后大学生命教育 | 第116页 |
·攀生命之梯:前大学生命教育渐次完善 | 第116-123页 |
·炼生命之境:后大学生命教育内省提升 | 第123-125页 |
·绘生命之画:大学生命教育强旺地展开 | 第125-139页 |
·生命的确证:大学发生学上偶然的事实 | 第125-128页 |
·基础性根源:大学教育主体更强旺能力 | 第128-131页 |
·真善美与利:大学生命教育基础性内容 | 第131-139页 |
·思生命之痛:强旺生命能力的另类放弃 | 第139-145页 |
5 尾论:大学生命教育解释学循环的超越 | 第145-170页 |
·相对的立场:生命宽泛理解的学理要求 | 第145-147页 |
·解释的循环:大学生命教育辩证法圆圈 | 第147-151页 |
·大学的应对:大学生命教育的资源建构 | 第151-156页 |
·变革的路径:生命教育资源建构的框架 | 第152-154页 |
·教师的培训:调动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 | 第154页 |
·课程的渗透:言传身教与回归生活世界 | 第154-155页 |
·实践的历练:强调动之以情的情境教学 | 第155页 |
·德性的生成:养成教育中结合心理咨询 | 第155-156页 |
·闲暇的导引:珍视教育主体的生命享用 | 第156页 |
·生命的体验:生命意义内在生成及途径 | 第156-170页 |
·存在的确认:生命体验三层内涵的审理 | 第157-161页 |
·表达与倾听:对话作为生命体验的策略 | 第161-170页 |
结束语 | 第170-173页 |
致谢 | 第173-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90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