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人工环境室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现状 | 第9-11页 |
| ·虚拟仪器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课题来源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高压环境室的简介 | 第14-18页 |
| ·高压环境室整体结构 | 第14-15页 |
| ·环境室的结构 | 第14-15页 |
| ·环境室的参数 | 第15页 |
| ·高压环境室的组成部分 | 第15-16页 |
| ·制冷与制热系统 | 第15页 |
| ·加湿与减湿系统 | 第15-16页 |
| ·气压调节系统 | 第16页 |
| ·控制系统 | 第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监测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18-34页 |
| ·虚拟仪器技术 | 第18-22页 |
|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 ·虚拟仪器组成 | 第20-22页 |
| ·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监测系统的硬件 | 第23-33页 |
| ·传感器 | 第23-30页 |
| ·信号调理模块 | 第30页 |
| ·数据采集卡 | 第30-32页 |
| ·计算机 | 第32-33页 |
| ·监测系统硬件的框架结构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高压环境室监测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34-47页 |
| ·LabVIEW 语言 | 第34-36页 |
| ·LabVIEW 的概念 | 第34页 |
| ·LabVIEW 的工作方式 | 第34-36页 |
| ·LabVIEW 开发环境 | 第36页 |
|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 ·系统软件框架结构 | 第37页 |
| ·系统主程序 | 第37-39页 |
| ·用户登录 | 第37页 |
| ·主界面 | 第37-39页 |
| ·数据在线测量子系统 | 第39-45页 |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40-43页 |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43-44页 |
| ·数据显示模块 | 第44页 |
| ·数据存储模块 | 第44-45页 |
| ·历史数据读取子系统 | 第45页 |
| ·介损测量子系统 | 第45页 |
| ·现场实测结果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基于本系统的电容型设备介损虚拟测量的初步研究 | 第47-57页 |
| ·电容型设备的绝缘特性及反映其绝缘状况的特征参量 | 第47-48页 |
| ·环境因素对电容型设备绝缘特性的影响 | 第48页 |
| ·电容型设备绝缘检测方法概述 | 第48-50页 |
| ·正弦波参数法 | 第48-49页 |
| ·高阶正弦拟合法 | 第49页 |
| ·相关函数法 | 第49-50页 |
| ·谐波分析法 | 第50页 |
| ·谐波分析法介损在线测量 | 第50-55页 |
| ·谐波分析法测量介损的原理 | 第50-52页 |
| ·频谱泄漏和栅栏现象 | 第52-53页 |
| ·基于加窗函数的谐波分析法用于介损测量 | 第53-55页 |
| ·介损虚拟测量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55页 |
| ·试验测量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
| 详细摘要 | 第64-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