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后期采出液破乳剂及加药工艺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乳状液 | 第12-14页 |
|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 第14-15页 |
| ·界面张力 | 第14-15页 |
| ·界面电荷 | 第15页 |
| ·界面膜 | 第15页 |
| ·原油乳状液 | 第15-16页 |
|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 | 第16-18页 |
| ·表征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物理参数 | 第16-17页 |
| ·沥青质的结构与界面性能 | 第17页 |
| ·胶质对沥青质稳定原油乳状液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固体颗粒和蜡晶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18页 |
| ·乳状液破乳方法 | 第18-22页 |
| ·化学破乳法 | 第18-19页 |
| ·物理破乳法 | 第19-21页 |
| ·生物破乳剂法 | 第21页 |
| ·联合破乳法 | 第21页 |
| ·膜破乳法 | 第21-22页 |
| ·原油破乳剂的破乳机理 | 第22-24页 |
| ·国内外原油破乳剂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24-28页 |
| ·国外原油破乳剂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24-25页 |
| ·国内原油破乳剂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高含水后期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 | 第28-34页 |
| ·大庆油田原油一般性质 | 第28-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 ·试验结果 | 第29-34页 |
| 第三章 水驱、聚合物驱采出液破乳剂作用机理研究 | 第34-45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34页 |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 ·试验原理 | 第34-35页 |
| ·仪器J1-100A测量原理 | 第34-35页 |
| ·仪器CIR-100型界面流变仪的测量原理 | 第35页 |
| ·试验结果 | 第35-44页 |
| ·破乳剂种类及用量对油膜寿命和油膜厚度的影响 | 第35-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采出液破乳剂研制 | 第45-53页 |
| ·高含水后期O/W型采出液破乳剂室内评价方法 | 第45-47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 ·试验结果 | 第46-47页 |
| ·高含水后期采出液破乳剂研制 | 第47-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 ·试验结果 | 第47-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高含水后期采出液破乳剂加药工艺研究 | 第51-53页 |
| ·破乳剂溶剂对高含水原油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51页 |
| ·高含水原油乳状液中破乳剂的传质过程 | 第51页 |
| ·高含水后期采出液破乳剂加药工艺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现场试验 | 第53-57页 |
| ·试验地点 | 第53页 |
| ·试验现场工艺条件 | 第53-54页 |
| ·试验用药剂 | 第54页 |
| ·试验方法 | 第54页 |
| ·试验结果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详细摘要 | 第62-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