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新时期小说创作借鉴电影手法的原因 | 第10-15页 |
(一) 影视时代的冲击使新时期作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电影化”创作 | 第10-11页 |
(二) 商品化经济的到来使新时期作家与电影关系日益密切 | 第11-12页 |
(三) 新时期电影艺术的繁荣使小说创作借鉴电影手法成为可能 | 第12-15页 |
二、新时期小说创作借鉴电影手法的特征 | 第15-37页 |
(一) 语言视听化 | 第15-18页 |
1、叙述追求画面效果 | 第15-17页 |
2、人物对话场景大量增加 | 第17-18页 |
(二) 人物造型化 | 第18-23页 |
1、光影造型 | 第18-20页 |
2、声音造型 | 第20-22页 |
3、色彩造型 | 第22-23页 |
(三) 结构空间化 | 第23-26页 |
1、平行式结构 | 第24页 |
2、相似式结构 | 第24-25页 |
3、多视角结构 | 第25-26页 |
(四) 情节戏剧化 | 第26-30页 |
1、电影化的开端 | 第27-29页 |
2、夸张式的巧合 | 第29页 |
3、传奇性的结尾 | 第29-30页 |
(五) 共时性与现时性 | 第30-32页 |
(六) 蒙太奇和长镜头 | 第32-37页 |
1、蒙太奇手法 | 第32-35页 |
2、长镜头手法 | 第35-37页 |
三、新时期小说创作借鉴电影手法的启示 | 第37-40页 |
(一) 小说创作与“触电”不矛盾 | 第37页 |
(二) 小说电影化的同时要避免审美功能的退化 | 第37-39页 |
(三) 小说的电影化不会导致小说艺术的终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