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目的 | 第7-9页 |
第一章 外观主义理论概述 | 第9-21页 |
第一节 外观主义的历史沿革和基本含义 | 第9-13页 |
一、历史沿革 | 第9-11页 |
二、基本含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外观主义与英美法系的禁反言法理 | 第13-16页 |
一、英美禁反言法理概述 | 第13-15页 |
二、禁反言与外观主义的异同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外观主义的法理念与表现类型 | 第16-20页 |
一、外观主义的法理念 | 第16-17页 |
二、外观主义的表现类型 | 第17-2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外观主义适用于票据法的理论分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票据法与外观主义的契合 | 第21-22页 |
一、票据流通与便捷 | 第21页 |
二、交易安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票据理论与外观主义 | 第22-27页 |
一、契约行为说 | 第23-24页 |
二、单方行为说 | 第24-25页 |
三、评析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票据行为的特性与外观主义 | 第27-30页 |
一、票据行为的要式性 | 第27页 |
二、票据行为的文义性 | 第27-28页 |
三、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 第28页 |
四、票据行为的独立性 | 第28-29页 |
五、评析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票据行为的要件与外观主义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票据行为实质要件与外观主义 | 第31-33页 |
一、票据能力 | 第31-32页 |
二、意思表示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票据行为形式要件与外观主义 | 第33-37页 |
一、票据记载事项 | 第33-34页 |
二、票据签章 | 第34-35页 |
三、票据交付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票据外观主义的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 | 第38-44页 |
第一节 票据外观主义的构成要件 | 第38-42页 |
一、票据权利外观事实的客观存在 | 第38-40页 |
二、相对人的善意信赖 | 第40-41页 |
三、本人与因 | 第41-42页 |
第二节 票据外观主义适用的法律后果 | 第42-43页 |
一、本人承担票据法上的不利益 | 第42页 |
二、善意持票人取得票据权利 | 第42-43页 |
三、处分人仅在表见代理和表见代行制度中可能承担票据责任 | 第43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票据法中外观主义的典型表现——空白票据 | 第44-49页 |
第一节 空白票据的含义及承认空白票据的制度价值 | 第44-45页 |
一、空白票据的含义 | 第44页 |
二、空白票据的制度价值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外观主义在空白票据制度上的适用 | 第45-46页 |
一、外观事实与空白票据外观 | 第45-46页 |
二、本人与因与签发、使用空白票据 | 第46页 |
三、交易相对人的信赖与空白票据持票人的主观状态 | 第46页 |
第三节 外观主义的特点及其在空白票据制度上的体现 | 第46-48页 |
一、政策性与空白票据 | 第47页 |
二、拟制性与空白票据 | 第47-48页 |
三、等效性与空白票据 | 第48页 |
四、代价性与空白票据 | 第4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