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 | 第8-12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 | 第8-9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 第9-11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 第11-12页 |
| ·环境监测方法概论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方案的优势与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组织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总体设计 | 第16-18页 |
| ·硬件总体设计 | 第16-17页 |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17页 |
| ·路由协议设计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18-32页 |
| ·传感器节点 | 第18-27页 |
| ·传感器节点硬件结构 | 第18-19页 |
| ·传感器节点采用的主要器件 | 第19-23页 |
| ·传感器节点电路设计 | 第23-27页 |
| ·汇聚节点 | 第27-31页 |
| ·汇聚节点硬件结构 | 第27页 |
| ·汇聚节点采用的主要器件 | 第27-31页 |
| ·部分硬件设计实物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传感器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32-48页 |
| ·nesC 语言 | 第32-35页 |
| ·TinyOS 体系结构 | 第35-36页 |
| ·TinyOS 操作系统开发平台的建立 | 第36-37页 |
| ·程序设计 | 第37-47页 |
| ·任务分析 | 第37-38页 |
| ·单个节点测量任务的程序设计 | 第38-42页 |
| ·传感器节点的通信任务的程序设计 | 第42-47页 |
| ·传感器节点无线数据收发能力测试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汇聚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8-64页 |
| ·μC/OS-II 体系结构 | 第48-49页 |
| ·μC/OS-II 在LPC2292 上的移植 | 第49-57页 |
| ·移植规划 | 第49页 |
| ·移植任务分析 | 第49-50页 |
| ·关于头文件includes.h 和config.h | 第50页 |
| ·OS_CPU.H 的编写与修改 | 第50-53页 |
| ·OS_CPU_C.C 的编写与修改 | 第53-55页 |
| ·OS_CPU_A.S 的编写与修改 | 第55页 |
| ·移植代码应用到LPC2292 | 第55-57页 |
| ·程序设计 | 第57-64页 |
| ·任务分析 | 第57-58页 |
| ·UARTO_Exception()子程序 | 第58-59页 |
| ·TaskSystem()任务 | 第59页 |
| ·TaskRXDSPI()任务 | 第59-60页 |
| ·TaskStartRouting()任务 | 第60页 |
| ·TaskTXDGSM()任务 | 第60-61页 |
| ·TaskRWFlash()任务 | 第61-63页 |
| ·TaskGetTime()任务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 | 第64-86页 |
| ·路由协议概况及分类 | 第64-66页 |
| ·WSN 路由协议特点 | 第64页 |
| ·WSN 路由协议的分类 | 第64-65页 |
| ·平面路由协议 | 第65页 |
| ·分层路由协议 | 第65-66页 |
| ·ATRP 路由协议的提出 | 第66页 |
| ·ATRP 路由协议的假设与规则 | 第66-68页 |
| ·ATRP 路由协议的设计假设 | 第66-67页 |
| ·ATRP 路由协议的基本规则 | 第67-68页 |
| ·网络部署阶段 | 第68-71页 |
| ·建立树形结构 | 第68-69页 |
| ·路由信息汇总 | 第69-70页 |
| ·网络部署阶段传感器节点软件流程 | 第70-71页 |
| ·部署阶段完成后网络结构 | 第71页 |
| ·网络使用阶段 | 第71-79页 |
| ·数据的传送 | 第72页 |
| ·节点的增加 | 第72-73页 |
| ·节点的失效 | 第73-76页 |
| ·节点的移动 | 第76-77页 |
| ·环路的避免 | 第77-78页 |
| ·攻击的防御 | 第78-79页 |
| ·网络消亡阶段 | 第79-80页 |
| ·节点能量消耗 | 第79页 |
| ·网络能量均衡 | 第79-80页 |
| ·ATRP 路由协议与部分其它现有协议比较及测试 | 第80-82页 |
| ·ATRP 路由协议与部分其它现有协议比较 | 第80-81页 |
| ·ATRP 路由功能测试 | 第81-82页 |
| ·系统联合测试 | 第82-86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 ·总结 | 第86-87页 |
| ·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 摘要 | 第94-98页 |
| Abstract | 第98-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