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便携式雷达终端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论文背景 | 第7-11页 |
·便携式战场侦察雷达 | 第7-8页 |
·嵌入式系统 | 第8-10页 |
·嵌入式Linux | 第10-11页 |
·嵌入式GUI | 第11页 |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13-14页 |
2 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 | 第14-21页 |
·概述 | 第14-15页 |
·硬件方案 | 第15-18页 |
·处理器选型 | 第15-16页 |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17页 |
·基于S3C2410的便携式雷达终端硬件平台 | 第17-18页 |
·软件方案 | 第18-20页 |
·嵌入式Linux的选择 | 第18-19页 |
·软件存储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3 嵌入式GUI和嵌入式QT | 第21-30页 |
·嵌入式GUI | 第21-24页 |
·嵌入式Linux对GUI的要求 | 第21页 |
·嵌入式Linux下GUI的实现方法 | 第21-23页 |
·各种嵌入式GUI之比较 | 第23-24页 |
·嵌入式QT | 第24-29页 |
·Qt/Embedded与Qt | 第24页 |
·Qt/Embedded的功能特点 | 第24-25页 |
·Qt/Embedded的分层结构 | 第25-26页 |
·Qt/Embedded图形引擎的实现 | 第26-27页 |
·Qt/Embedded的关键技术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4 构建便携式雷达终端软件开发平台 | 第30-42页 |
·开发模式 | 第30-31页 |
·宿主机编译环境建立 | 第31-35页 |
·建立Linux开发环境 | 第31-32页 |
·交叉编译工具安装 | 第32-33页 |
·源代码安装 | 第33-34页 |
·建立Qt/Embedded应用程序编译环境 | 第34-35页 |
·目标板软件环境建立 | 第35-38页 |
·源文件编译 | 第35-36页 |
·映象文件移植 | 第36-38页 |
·嵌入式QT应用程序的实现 | 第38-41页 |
·在Qt/Windows下编写代码 | 第38-39页 |
·在Qt/Embedded环境下编译移植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便携式雷达终端软件设计 | 第42-75页 |
·便携式雷达终端软件设计要求 | 第42-47页 |
·总体功能要求 | 第42页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2-44页 |
·软件模块划分 | 第44-47页 |
·人机界面模块设计 | 第47-50页 |
·界面设计原则 | 第47-48页 |
·人机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0页 |
·电子地图显示模块设计 | 第50-57页 |
·电子地图简介 | 第50-51页 |
·电子地图数据的提取 | 第51-54页 |
·地图显示模块的设计实现 | 第54-57页 |
·雷达目标信息显示模块设计 | 第57-60页 |
·绘图方法分析 | 第57-59页 |
·雷达目标信息显示模块的设计实现 | 第59-60页 |
·串行通信模块设计 | 第60-74页 |
·串行通信概述 | 第60-61页 |
·串行通信协议 | 第61-62页 |
·RS-232C、RS-422A标准 | 第62-65页 |
·Linux下多串口通信编程技术 | 第65-67页 |
·雷达系统串行通信协议定义 | 第67-69页 |
·串行通信模块的设计实现 | 第69-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6 结论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清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