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5页 |
一、相关概念分析及其所运用的理论 | 第15-23页 |
(一)相关概念分析 | 第15-17页 |
(二)区域雾霾政府间协同治理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三)京津冀区域雾霾政府间协同治理的结构要素 | 第19-21页 |
(四)京津冀区域雾霾政府间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二、京津冀区域雾霾的政府间协同治理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一)京津冀区域雾霾政府间协同治理取得的成果 | 第23-24页 |
(二)京津冀区域雾霾政府间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三、京津冀区域雾霾政府间协同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一)政府存在自利性倾向 | 第30-31页 |
(二)传统的属地治理模式导致政策碎片化 | 第31-32页 |
(三)治霾压力不均导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存在差距 | 第32-33页 |
(四)信息共享意识与监测技术资源开发不足 | 第33-35页 |
四、京津冀区域雾霾政府间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 | 第35-39页 |
(一)重构伙伴型的区域雾霾协同治理组织运行模式 | 第35-36页 |
(二)构建京津冀区域法律政策联动的保障机制 | 第36-37页 |
(三)实行京津冀大气环境标准一体化控制 | 第37-38页 |
(四)完善区域内信息共享和监测通报机制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