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诱变百脉根突变体筛选及其初步鉴定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27页 |
1 研究进展 | 第12-26页 |
·航天诱变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我国航天诱变育种的成就 | 第13-15页 |
·航天诱变的机理研究 | 第15-17页 |
·百脉根的研究进展 | 第17-26页 |
·百脉根的模式特征 | 第18-19页 |
·百脉根基因组方面的研究 | 第19-21页 |
·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及相关突变体库的建立与筛选 | 第21-23页 |
·百脉根转化体系的构建 | 第23-24页 |
·信息与材料资源 | 第24-26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6-27页 |
第一章 航天诱变百脉根突变体筛选 | 第27-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供试材料与菌种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培养液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卫星搭载条件 | 第28页 |
·百脉根种子的处理 | 第28页 |
·百脉根的种植和培养 | 第28-29页 |
·根瘤菌的培养 | 第29页 |
·根瘤菌侵染 | 第29页 |
·突变体的筛选和统计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SP_1 代筛选 | 第29-30页 |
·SP_2 代筛选 | 第30页 |
·SP_3 代筛选 | 第30-34页 |
·不结根瘤突变体的表型特征 | 第31页 |
·结无效根瘤突变株表型特征 | 第31-32页 |
·综合表型突变体 | 第32-3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4-36页 |
第二章 alf 突变体的回交及其遗传分析 | 第36-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百脉根的种植和培养 | 第36页 |
·根瘤菌侵染 | 第36页 |
·回交方法 | 第36-37页 |
·选择花期对回交的影响 | 第37页 |
·选择不同部位花蕾回交的比较 | 第37页 |
·回交分析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选择花期对回交的影响 | 第37-38页 |
·选择不同部位花蕾回交的比较 | 第38页 |
·回交去雄的依据 | 第38-39页 |
·回交去雄后雌蕊选择的依据 | 第39页 |
·回交后代的分离统计 | 第39-4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alf 突变体的初步鉴定 | 第42-5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2-47页 |
·材料 | 第42页 |
·供试材料 | 第4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2页 |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7页 |
·RT-PCR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2-43页 |
·RNA 提取 | 第43-44页 |
·RNA 样品检测 | 第44页 |
·RNA 中DNA 检测并出去含有的DNA | 第44-45页 |
·RT-PCR | 第45-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RNA 提取结果 | 第47页 |
·PCR 检测结果 | 第47-49页 |
·RT-PCR 结果 | 第49页 |
·模板量的调节 | 第49页 |
·PCR 结果 | 第4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9-52页 |
第四章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A | 第66-67页 |
附录B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