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25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二 研究状况 | 第13-22页 |
(一) 俄国的研究状况 | 第13-19页 |
(二) 西方和我国对俄国自由主义的研究状况 | 第19-2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第一章 俄国自由主义的界定 | 第25-40页 |
一 自由主义的一般意义 | 第25-26页 |
二 对"俄国自由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 | 第26-33页 |
三 俄国自由主义的类型 | 第33-35页 |
四 俄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分期问题 | 第35-37页 |
五 欧洲和俄国自由主义的共性与区别 | 第37-40页 |
第二章 俄国自由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第40-49页 |
一 俄国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 第40-43页 |
二 俄国自由主义的阶级(阶层)基础 | 第43-46页 |
三 西方自由主义的输入 | 第46-49页 |
第三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国的政府自由主义 | 第49-62页 |
一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与启蒙思想的传播 | 第49-52页 |
(一)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 第49-51页 |
(二) 启蒙思想的传播 | 第51-52页 |
二 叶卡捷琳娜二世开明专制下的政府自由主义 | 第52-55页 |
三 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政府自由主义与官僚自由主义 | 第55-62页 |
(一) 亚历山大一世时期政府自由主义的继续发展 | 第55-57页 |
(二) 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官僚自由主义 | 第57-62页 |
1.莫尔德维诺夫的立宪倾向与公民社会设想 | 第57-59页 |
2.斯佩兰斯基的立宪方案 | 第59-62页 |
第四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国贵族自由主义的兴起与扩散 | 第62-73页 |
一 贵族知识分子对君主制的幻灭与共济会运动 | 第62-63页 |
二 俄国贵族自由主义的先驱:冯维津、诺维科夫和拉吉舍夫 | 第63-66页 |
(一) 冯维津 | 第63-64页 |
(二) 诺维科夫 | 第64-65页 |
(三) 拉吉舍夫 | 第65-66页 |
三 俄国早期贵族自由主义的丰碑——十二月党人 | 第66-73页 |
(一) "1812年的产儿" | 第67-68页 |
(二) 十二月党人的政治经济纲领 | 第68-70页 |
1.《俄罗斯法典》 | 第68-69页 |
2.《尼基塔·穆拉维约夫宪法》 | 第69页 |
3.《告俄国人民宣言》 | 第69-70页 |
4.十二月党人的经济思想 | 第70页 |
(三) 对十二月党人自由主义性质的新认识 | 第70-73页 |
第五章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争论中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派别的初步形成 | 第73-82页 |
一 19世纪30——40年代大争论概貌 | 第73-76页 |
二 俄国保守自由主义派别的先声:斯拉夫派 | 第76-79页 |
三 俄国激进自由主义派别的先声:西方派 | 第79-82页 |
第六章 大改革前后俄国自由主义反对派的正式形成与继续发展 | 第82-103页 |
一 大改革前夕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对派的正式形成 | 第82-86页 |
二 大改革至90年代初自由主义的继续发展 | 第86-103页 |
(一) 大改革至90年代初自由主义发展概貌 | 第86-91页 |
(二) 地方自治改革与地方自治派自由主义者的早期活动 | 第91-97页 |
(三) 自由主义民粹派与"合法马克思主义" | 第97-103页 |
第七章 俄国自由主义法学派的集大成者齐切林的思想评析 | 第103-120页 |
一 齐切林的法律哲学观 | 第103-107页 |
二 齐切林的政治自由主义观 | 第107-116页 |
(一) 立宪君主制是最理想的国家制度 | 第107-113页 |
(二) 通向自由之路:温和的改良 | 第113-116页 |
三 齐切林的经济自由主义观 | 第116-120页 |
第八章 1905年革命前夕自由主义的激进化与新自由主义的形成 | 第120-137页 |
一 1905年革命前夕自由主义的激进化 | 第120-132页 |
(一) 社会基础更加广泛,知识分子成为其主导力量 | 第121-123页 |
(二) 自由主义组织相继出现,自由主义步入有组织运动的新时期 | 第123-125页 |
(三) 立宪纲领明确化,行动策略激进化 | 第125-129页 |
(四) 活动方式多样化,反对派立场强硬化 | 第129-132页 |
二 新自由主义的形成 | 第132-137页 |
(一) 解放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形成 | 第132-133页 |
(二) 新自由主义与旧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 第133-137页 |
第九章 俄国近代自由主义的最高峰——立宪民主党 | 第137-169页 |
一 立宪民主党的成立标志着俄国近代自由主义进入"黄金时期" | 第137-139页 |
二 立宪民主党的纲领和策略解析 | 第139-148页 |
三 1905年革命至1917年二月革命期间立宪民主党的主要活动 | 第148-169页 |
(一) 积极参加杜马活动,推动俄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 第148-155页 |
(二) 以司徒卢威为代表的路标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的反思 | 第155-159页 |
(三) 在"爱国主义"旗号下支持政府参战,灵活坚持反对派立场 | 第159-164页 |
(四) 利用二月革命,逼迫沙皇退位,组建临时政府 | 第164-169页 |
第十章 俄国近代自由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分析 | 第169-191页 |
一 从二月到十月:近代自由主义运动盛极而衰 | 第169-178页 |
二 1918年1月立宪会议的解散标志着俄国近代自由主义运动的衰落 | 第178-182页 |
三 失败因素的分析 | 第182-191页 |
结束语 | 第191-197页 |
参考文献 | 第197-205页 |
致谢 | 第205-2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