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 第9页 |
·前人研究认识 | 第9-11页 |
·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 | 第11-12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2-14页 |
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4-34页 |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4-20页 |
·区域构造单元及其特征 | 第14-16页 |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盆山耦合关系、与库车—塔北构造演化关系 | 第16-20页 |
·乌什凹陷基底特征 | 第20-26页 |
·磁异常特征 | 第20-22页 |
·深部重磁异常特征 | 第22-23页 |
·基底岩系分布 | 第23-26页 |
·乌什凹陷地质结构特征 | 第26-27页 |
·地层密度特征 | 第26-27页 |
·重力场特征 | 第27页 |
·地层电性特征 | 第27页 |
·乌什凹陷地层分区及地层发育特征 | 第27-34页 |
3 乌什凹陷地震构造格架与构造区带 | 第34-61页 |
·乌什凹陷地震层位标定与划分 | 第34-38页 |
·乌什凹陷地震构造格架与构造样式 | 第38-44页 |
·乌什凹陷构造层的划分及其分布 | 第39-43页 |
·乌什凹陷构造样式 | 第43-44页 |
·断裂体系及其展布特征 | 第44-50页 |
·乌什凹陷北部边界断裂系 | 第46-47页 |
·乌什凹陷北缘断裂系 | 第47页 |
·乌什凹陷南缘断裂系 | 第47-48页 |
·乌什凹陷东部走滑断裂系 | 第48页 |
·乌什凹陷西部新近纪断裂系 | 第48-49页 |
·古木别孜断裂 | 第49-50页 |
·构造属性及其与邻区构造的关系 | 第50-52页 |
·乌什凹陷东端与库车坳陷具有过渡关系 | 第50页 |
·乌什凹陷处于塔里木板块西北边缘北东—南西挤压扭动构造带上 | 第50-51页 |
·乌什凹陷盆地发育和盖层构造的发育特点 | 第51-52页 |
·构造演化与构造平衡剖面 | 第52-61页 |
·乌什凹陷前中生代基底发展阶段 | 第53页 |
·乌什凹陷中生代断块隆起、推覆构造发展阶段 | 第53-57页 |
·乌什凹陷第三纪断块、推覆构造发展阶段 | 第57-61页 |
4 乌什凹陷有利油气区圈闭展布特征及预测 | 第61-71页 |
·生油岩简述 | 第61-63页 |
·三叠系—黄山街组、塔里奇克组 | 第61页 |
·侏罗系—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 | 第61-62页 |
·石炭系烃源岩 | 第62-63页 |
·储层概述 | 第63-64页 |
·有利油气圈闭特征及预测 | 第64-71页 |
·依拉克构造 | 第64-66页 |
·南天山山前构造带 | 第66-69页 |
·西瓜构造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