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基因工程的应用论文

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生产几丁质酶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0页
   ·几丁质与几丁质酶第13-19页
     ·几丁质第13-14页
     ·几丁质的降解方式第14页
     ·几丁质酶的分类第14-16页
     ·几丁质酶的分子生物学第16-18页
     ·几丁质酶的催化机理第18页
     ·几丁质酶的分子进化第18页
     ·几丁质酶的应用第18-19页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研究进展第19-28页
     ·巴斯德毕赤酵母的甲醇代谢特性第20页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的一般步骤第20-21页
     ·外源基因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的方法及其比较第21-22页
     ·外源蛋白的糖基化第22页
     ·影响巴斯德毕赤酵母外源蛋白表达的内在因素第22-24页
     ·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培养条件第24-27页
     ·巴斯德毕赤酵母的发酵罐培养策略第27-28页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展望第28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0-37页
   ·材料第30页
     ·菌种第30页
     ·培养基第30页
     ·流加溶液第30页
     ·实验所需主要药品与仪器设备第30页
   ·灭菌方法第30-31页
   ·发酵方法第31页
     ·菌种的保藏第31页
     ·种子活化第31页
     ·摇瓶水平菌体培养第31页
     ·摇瓶水平重组几丁质酶的诱导表达第31页
   ·分析方法第31-37页
     ·菌体湿重测定方法第31页
     ·铵离子浓度测定:酚-靛蓝法第31-32页
     ·甲醇浓度测定第32-33页
     ·发酵液中甘油浓度的测定第33页
     ·总蛋白测定:Bradford 法第33-34页
     ·几丁质酶酶活力测定第34-36页
     ·SDS-PAGE 电泳分析表达产物第36-37页
第三章 摇瓶诱导条件研究第37-52页
   ·诱导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第38-43页
     ·有机与无机培养基的效果比较第38页
     ·诱导阶段甲醇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油酸对蛋白表达的影响第39-40页
     ·(NH_4)_2SO_4 浓度的影响第40-41页
     ·氧载体的影响第41-42页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42-43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3-48页
     ·BMGY 离心的影响第43-44页
     ·甲醇补料间隔时间的影响第44页
     ·甲醇诱导时间的影响第44-45页
     ·不同pH 对表达外源蛋白的影响第45-46页
     ·温度对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6-47页
     ·混合补料的影响第47-48页
   ·正交设计法优化培养基配方试验第48-49页
   ·正交试验的验证第49页
   ·讨论第49-50页
     ·重组毕赤酵母诱导培养基的选择第49-50页
     ·添加剂的影响第50页
     ·甲醇浓度稳定性的影响第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P.PASTORIS 发酵罐培养的研究第52-63页
   ·发酵罐发酵方法第53页
   ·甘油初始浓度的选择第53-54页
   ·以甘油为碳源的发酵动力学第54-56页
   ·诱导阶段不同补料策略的影响第56-60页
     ·流加单碳源甲醇诱导几丁质酶表达第56-57页
     ·甲醇-甘油混合流加第57-59页
     ·甘油-甲醇交替补料诱导蛋白表达第59-60页
   ·不同补料策略对酵母生长的影响第60-61页
   ·讨论第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几丁质酶的基本性质研究第63-72页
   ·几丁质酶酶活力测定条件的优化第63-65页
     ·反应时间对几丁质酶的影响第63-64页
     ·蜗牛酶的影响第64-65页
     ·K_2B_4O_7、DMAB 的影响第65页
   ·几丁质酶液的初步分离纯化第65-67页
     ·硫酸铵分级沉淀第65-66页
     ·透析液Sephadex G-100 凝胶柱层析第66-67页
     ·SDS-PAGE 电泳鉴定第67页
   ·重组几丁质酶的酶学基本性质第67-69页
     ·pH 对酶反应和稳定性的影响第67-68页
     ·温度对酶反应和稳定性的影响第68-69页
     ·不同金属离子对几丁质酶酶活的影响第69页
   ·几丁质酶对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第69-70页
   ·讨论第70-71页
     ·几丁质酶酶活的大小第70页
     ·几丁质酶的抑菌活性第70-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结论第72-74页
   ·结论第72-73页
   ·创新点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附录1 培养基配方第81-82页
附录2 主要设备仪器第82-83页
附录3 试验所需主要药品、试剂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芴基Cardo型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中国水上交通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