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司法解散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正当性基础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公司法理基础 | 第11-13页 |
一、创立公司制度的立法价值角度审视 | 第11页 |
二、公司治理结构价值角度审视 | 第11-13页 |
三、公司设立目的角度审视 | 第13页 |
第二节 股东期待利益落空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合同法理基础 | 第15-17页 |
一、契约自由理论 | 第15-16页 |
二、情势变更原则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民法原理基础 | 第17-19页 |
一、诚实信用原则 | 第17页 |
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17-18页 |
三、侵权及权利救济理论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公司司法解散法律制度的立法价值、功能 | 第19-24页 |
第一节 公司司法解散法律制度的立法价值 | 第19-21页 |
一、体现了司法权对公司自治的适度干预 | 第19页 |
二、体现了公权力对私权利的有力救济 | 第19-20页 |
三、体现了公平、正义、效益的法律理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公司司法解散法律制度的功能 | 第21-24页 |
一、小股东利益保护 | 第21-22页 |
二、破除公司僵局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公司司法解散立法比较分析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国外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立法现状 | 第24-27页 |
一、英美法系公司司法解散立法 | 第24-25页 |
(一) 英国公司司法解散立法 | 第24页 |
(二) 美国公司司法解散立法 | 第24-25页 |
二、大陆法系公司司法解散立法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港、台地区公司司法解散立法 | 第27页 |
第三节 公司司法解散立法比较分析 | 第27-31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31-37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立法现状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第五章 构建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37-57页 |
第一节 构建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现实基础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权利基础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公司司法解散的适用条件 | 第39-45页 |
一、法定的公司解散事由 | 第40-43页 |
(一) 立法体例 | 第40-42页 |
(二) 解散公司的法定事由 | 第42-43页 |
二、内部救济用尽为前置程序 | 第43-45页 |
第四节 公司司法解散之诉程序设计 | 第45-52页 |
一、诉讼性质 | 第45-46页 |
二、诉讼当事人 | 第46-51页 |
(一) 原告的确定 | 第47-49页 |
(二) 被告的确定 | 第49-51页 |
三、以调解为司法解散之诉的必经程序 | 第51页 |
四、其它替代性救济方法的采用 | 第51-52页 |
第五节 公司司法解散之诉程序设计 | 第52-57页 |
一、对公司效力 | 第52-54页 |
二、对股东的效力 | 第54-55页 |
(一) 对原告的效力 | 第54-55页 |
(二) 对原告以外的其它股东的效力 | 第55页 |
三、对债权人的效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6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