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参益气活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峨参概述 | 第12-13页 |
·异名及来源 | 第12页 |
·植物形态 | 第12页 |
·生态分布 | 第12页 |
·栽培 | 第12页 |
·采集 | 第12-13页 |
·药材性状 | 第13页 |
·峨参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页 |
·脾虚证的理论探讨 | 第14-16页 |
·脾的简介 | 第14-15页 |
·脾的功能 | 第15-16页 |
·脾虚的发病机理 | 第16页 |
·脾虚病理模型探讨 | 第16-18页 |
·采用西医病因病理研制脾虚动物模型 | 第16-17页 |
·模拟中医传统病因研制的脾虚动物模型 | 第17-18页 |
·脾虚动物模型的标准 | 第18页 |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血瘀证的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活血化瘀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 第21-22页 |
·血瘀证动物病理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2-24页 |
·血瘀证病理模型简介 | 第22页 |
·血瘀动物模型原理 | 第22-24页 |
·衰老的相关学说 | 第24-30页 |
·自由基与衰老 | 第24-25页 |
·线粒体DNA损伤与衰老 | 第25页 |
·衰老基因、长寿基因与衰老 | 第25-26页 |
·端粒、端区与衰老 | 第26页 |
·DNA损伤与衰老 | 第26-27页 |
·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学说 | 第27页 |
·DNA甲基化与衰老 | 第27页 |
·影响衰老的环境及精神心理等因素 | 第27-28页 |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 第28-30页 |
第2章 峨参对脾虚证动物模型的作用 | 第30-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动物的外观表现 | 第31页 |
·24h摄食量 | 第31-32页 |
·自主活动次数 | 第32页 |
·体重变化 | 第32-33页 |
·游泳时间及耐寒存活率 | 第33页 |
·脏器指数 | 第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3章 峨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 | 第38-41页 |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结果 | 第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第4章 峨参对瘀血模型大鼠的作用 | 第41-46页 |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全血黏度 | 第42-43页 |
·红细胞压积、血浆压积及血浆黏度 | 第43页 |
·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第5章 峨参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 | 第46-52页 |
·实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自主活动次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 | 第48页 |
·跳台试验结果 | 第48页 |
·迷宫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SOD、MDA实验结果 | 第49页 |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