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银行业务论文--银行会计论文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主要创新点第13-14页
   ·内容安排及框架结构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框架结构第15-16页
第二章 理论概述与文献回顾第16-28页
   ·盈余管理的概念第16-17页
     ·文献回顾第16页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第16-17页
   ·盈余管理产生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契约理论第17页
     ·产权理论第17-18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8页
     ·信号理论第18-19页
   ·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第19-22页
     ·IPO 动机第19-20页
     ·配股、增发动机第20-21页
     ·避免ST 或退市处理的动机第21页
     ·管理者报酬契约第21-22页
   ·盈余管理的工具第22-25页
     ·调控收入和费用第22页
     ·债务重组第22-23页
     ·资产减值准备第23-24页
     ·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的变更第24页
     ·关联交易第24-25页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第25-27页
     ·总体应计利润法第25-26页
     ·特定应计利润法第26页
     ·盈余频数分布法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第28-34页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特有动机第28页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特有工具第28-30页
   ·新会计准则中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有关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第30-32页
     ·公允价值计量第30-32页
     ·贷款损失准备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新准则下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存在性的实证研究第34-46页
   ·研究假设第34页
   ·研究方法第34-38页
       ·总体应计利润法思路第34-35页
       ·Jones 模型第35-36页
       ·Jones 模型的改进第36-37页
       ·本文模型——利润平滑 Jones 模型第37-38页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第38-40页
   ·实证结果第40-43页
   ·新准则实施前后盈余管理的对比第43-44页
   ·盈余频数分布法辅助检验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新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银行盈余管理工具的影响研究第46-59页
   ·公允价值计量第46-50页
     ·研究假设第46页
     ·模型构建及样本选取第46-47页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第47-48页
     ·实证结果第48-50页
   ·贷款损失准备第50-57页
     ·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基本情况第50-53页
     ·按新准则要求列报的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检验第53-56页
     ·贷款损失准备与总体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关系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论、建议及后续展望第59-63页
   ·研究结论第59-60页
   ·政策建议第60-61页
     ·对金融监管的建议第60-61页
     ·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建议第61页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第61-63页
     ·不足之处第61-62页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项目预算审计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XX电信公司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