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理分析 | 第8-13页 |
(一) 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涵义 | 第8-9页 |
(二) 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渊源 | 第9-11页 |
(三) 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价值 | 第11-13页 |
1、价值种类 | 第11-12页 |
2、实现方式 | 第12-13页 |
二、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演进 | 第13-21页 |
(一) 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沿革 | 第13-19页 |
1、萌芽期:1993 年《广东省惩处黑社会组织活动规定》等地方性立法 | 第13-14页 |
2、初创期:1997 年刑法 | 第14-17页 |
3、第一次发展期:1998 年《六部委规定》2000年《最高法院解释》 | 第17-18页 |
4、第二次发展期:2002 年《全国人大解释》 | 第18-19页 |
(二) 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走向 | 第19-21页 |
1、境外反黑社会组织的立法简介 | 第19-20页 |
2、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走向 | 第20-21页 |
三、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适用 | 第21-39页 |
(一) 一般适用 | 第21-34页 |
1、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 | 第21-28页 |
2、关于三种基本的涉黑行为 | 第28-34页 |
(二) 特别适用 | 第34-39页 |
1、关于境外黑社会组织在境内活动的有关行为 | 第34-36页 |
2、关于介绍、教唆、胁迫他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 第36页 |
3、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行为和恐怖组织实施黑社会性质的行为 | 第36-37页 |
4、关于雇佣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犯罪的行为 | 第37-38页 |
5、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的刑事责任 | 第38-39页 |
四、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完善 | 第39-47页 |
(一) 深化理论研究 | 第39-40页 |
(二) 制定单行法律 | 第40-45页 |
1、实体部分 | 第40-43页 |
2、程序部分 | 第43-45页 |
(三) 加强判例指导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详细摘要 | 第51-53页 |